*最後更新:中歐時間2024年07月21日13時25分(新增:讀解測驗第二部分準備技巧;其他解題技巧待補)
申請學校簽證若不延簽,原則只給1年時間。筆者為避免9月DSH沒過,於是4月中報考 telc C1 Hochschule (以下=telc HS),並在5月中收到通過檢定的通知。這篇文章便是筆者參加 telc HS 的心得。這篇會先介紹考試本身,接下來則結合筆者答題經驗,說明解題技巧。
章節目錄
- telc C1 Hochschule 簡介
- 考試準備方向與策略
- 寫作測驗準備技巧
- 讀解測驗準備技巧
- 第一部分:文章重組
- 第二部分:段落文意理解
- 第三部分:長文細節理解(兼整體理解)[待補]
- 語言基礎測驗[待補]
- 聽解測驗準備技巧[待補]
- 口述試驗準備技巧[待補]
- 參加準備班之建議
- 結論[待補]
telc C1 Hochschule 簡介
TestDaF的替代選項
申請德國大學若以德語管道,則 TestDaF 和 DSH 常被用來提交,並且不出國門只能提交前者(歌德證書各大學多要求C2程度)。TestDaF 本身場次較少,並有聽說讀寫4項皆不能掛科的限制(若在斯圖加特大學應考則得單科補考)。這幾年特別選擇題部分,據傳也越來越刁鑽。相對於 TestDaF 逐漸下降的CP值,可能 telc HS 是相對友善的選擇。
歌德檢定顧名思義由歌德學院支持,原則在各城市歌德學院應考。至於 telc 系列檢定主要由 VHS 支持,不少德語學校也會申請成為 telc 考場。這使 telc 檢定考場集中於德國,考場和場次也很多,甚至有些語校每月至少3場。telc 檢定跟歌德檢定相同,並無程度前置要求等規定,只要報名截止日前繳清費用即可。
telc 檢定在C1級別有「allgemein」、「Beruf」和「Hochschule」三種,分別對應「一般檢定」、「職業導向」和「學校申請」3種目的,用於就學申請是第三種。2016年開始幾乎全德國大學都接收 telc HS 證書用於申請,效力等同 TestDaF 4*4 或 DSH II。僅有兩個例外:斯圖加特大只接受 TestDaF 成績,以及法蘭克福針對 telc HC 證書設有「befriedigend」成績門檻 URL
優缺點和難易度
不少人在網路針對2016年改革,分享考試經驗與心得,討論其難易度與優缺點。至今有些資訊已然過時。例如改制之初 telc HS 因為考場自行批閱,有出成績快的優點;2021年開始全德都改成寫作統一批閱,故最快3週、最遲6週才會收到成績。例如筆者申請波昂大學規定9月底註冊前提交德語成績,那等同最遲8月中考、7月底前報名完畢。雖然沒有出成績快速這項優點,仍有幾個有利之處:
- 口試真人對談:真人對談符合日常習慣
- 且如筆者準備班同學便遇到考場技術問題,導致 TestDaF 口說沒成績得重考
- 筆試分數加總計算:這點仿照DSH,筆試三科(聽讀寫)採取計算加總,因此能強弱互補
- 手寫題較DSH少:telc HS 只有聽力第三大題為手寫題,其他則皆為選擇題
- 寫作預測性高:較能按照「模板」迅速反應
- 可以單試補考:若筆試或口試未過,可以單獨補考。原本成績至隔年底有效
telc Hochschule C1 雖然有上述優點,但是也有些缺點。以下筆者以清單列舉幾項:
- 海外少有考場:亞洲只有南韓、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才有。中國不接受獨立辦考,故目前不存在考場
- 相對而言中國有 DSH 考試的原因,是因為有些德國院校和中國的大學有合作關係
- 報名費用偏高:筆者的考場為例:準備班費用300歐元、考試本身245歐元、合報減免100歐元=實際支付445歐元(含教材)
- 比較:波昂大學DSH為140歐元、TestDaF 為215歐元(但:平日辦考考場可能價格略低)
- 注意報名時間:規定開考前15日完成報名並繳費。有些語校開放剩餘名額加錢報名為特例
- 另:寫作批改要3到6週的時間,也就是最保險要在提交語言證書截止日的兩個月前報名
- 考試禁用辭典:DSH 和 ÖSD 可攜帶德德辭典(後者B2程度可帶雙語辭典,然而 TestDaF 也禁止攜帶辭典)
- 回答使用鉛筆:德國沒有臺灣的讀卡用2B免削鉛筆,只能帶幾支鉛筆或自備日規自動鉛筆(德國的都很難用)
- 口說有豬隊友:DSH 只會和考官說話,所以不用擔心有人搞不清楚狀況應考
- 沒有成績複查:DSH 也並無成績複查,不過 TestDaF 因為高度機器化則有
2016年改制時心得認為考試資訊少,目前已無這個問題。反而是市面準備教材太多。至於難易度眾說紛紜。整體多數人同意為:
Goethe Zertifikat C2 > TestDaF 4*4 > DSH II > Telc Hochschule C1
即扣除C2級別歌德檢定,telc HS 理是C1級別證書最簡單者。但就筆者經驗,即使難度再簡單都要有C1程度,因此會有部分困難考題(後述)。
考試成績計算
歌德檢定和 TestDaF 針對聽說讀寫各項都有最低分數要求。相對地 telc HS 的成績計算仿造DSH:聽、讀、寫和文法合為筆試,採四項加總計分,說的部分獨立為口試。考生筆試和口試皆通過才算合格,合格線為取得60%成績:
- 筆試:四科總分166分,取得99分為合格
- 當中:讀解48分、語言基礎(文法)22分、聽解48分、寫作48分
- 口試:單科總分48分,取得29分為合格
筆試各科無規定最低成績:即使單科0分,只要4科總分超過99分,仍算是合格。
看似容易,其實最多人會在筆試掛科,口試掛科則很少。像是日檢雖然只考聽讀兩科,每年最難級別的N1檢定通過率大致在3成徘徊,比 DSH 的全德通過率低。不過 telc HS 筆試若有單科弱項,仍可以其他科目互補,且口試弱項考生只要荷包深也能不斷補考。
備考教材介紹
無論市面或官方都提供許多 telc HS 的準備教材。雖然比正式考試略為簡單,官方網站可免費下載:官方手冊(Handbuch)、備考指南(Tipps zur Prüfungsvorbereitung)和一回練習試題(Übungstest 1)URL 官方另外提供三回每回13歐元的練習試題。原則較實用應該是練習試題,官方手冊(考試說明)和備考指南(沒額外解釋看不懂)可以直接略過。

付費資源部分,官方則另有以下兩套教材:
- Einfach zum Studium! Deutsch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C1:針對考試的課本
- Fernandes 等『Prüfungstraining telc Deutsch C1 Hochschule』TELC、2022年:針對考試的解題本,另附模擬試題
第一本若無老師帶並不推薦。第二本筆者準備班上課時用過部分,個人認為接近考試難度,非常推薦各位入手。
官方有個針對其C1級別考試設計的 app『telc Deutsch C1 Wortschatz』。筆者因為安卓手機下載技術問題沒用過。
至於大手出版社也有推出針對 telc HS 的準備教材:
- Hohmann 等『Mit Erfolg zu telc C1 Hochschule (Übungsbuch)』 Klett、2018年
- Förster 等『Mit Erfolg zu telc C1 Hochschule (Testbuch)』Klett、2018年
- Kramel 等『Prüfung Express: telc Deutsch C1 Hochschule』Hueber、2023年
Klett 社的『Mit Erfolg zu telc C1 Hochschule』系列,是2022年官方解題本以前較系統性解釋解題技巧的書。該套分成解題本(Übungsbuch)和試題本(Testbuch),筆者只用過前者但沒寫完,最大用處是熟悉題型。2023年 Hueber 社也在『Prüfung Express』出版試題本。準備時間有限時建議從『Mit Erfolg』系列開始,再以『Prüfung Express』補充。若各位已熟悉題型,可直接從試題本練習。
過往心得整理
按慣例筆者也參考過去情報,並整理幾篇參考價值高的資訊。
筆者通常在寫成新文章時都會參考過去的情報,這次當然也不例外。這邊筆者整理幾篇看起來比較有參考價值的資訊:
- 2021.06 URL しめじのドイツ留学生日記『教材の充実度なら一番!telc』
- 日語寫成。2022年各部詳解,2023年更新
- 2024.10 URL Dcard『Telc C1 Hochschule 考試經驗分享』
- 2024.07 URL 德國臺灣同學會『Telc Hochschule C1檢定介紹』
- 2021.12 URL 德國臺灣同學會『Telc B2 + C1 Hochschule 考試準備心得』[轉錄自臉書]
- 2020.02 URL Jeap『半年從A2到 telc C1 Befriedigen 經驗』
- 2018.07 URL Chungermany『Test DaF和Telc C1 Hochschule準備心得』PTT
- 2018.05 URL s3186j『Telc C1 Hochschule 考試心得』PTT
- 2018.01 URL 小城散策『Telc Hochschule C1德檢心得:準備篇』
- 2017.08 URL abc40607『Telc C1 Hochschule 準備心得』PTT
- 2017.05 URL Heeiliko『telc C1 Hochschule 心得』PTT
考試準備方向與策略
整體準備方向
備試者時間有限,故目標設定分數通過合格線即可:筆試而言即奪得99分,口試則只要按照 telc HS 要求進行並避免慌亂,多能輕鬆通過。
平時準備針對完整大題個別練習,而非將整份模擬試卷一次完成。單次準備時間長,各位反而容易找事拖延,若只練整大題,則容易縮短準備時間,方便化整為零。且各大題作答技巧與時間管控要求不同:單次練完三大題,乃至整份試卷,在備考之初幫助不大。因此先熟悉答題技巧,再練習完整的聽解或讀解(含語言基礎)即可。
筆試公認最困難且通常也最不穩定是寫作部分:困難之處為針對基礎錯誤的扣分嚴格。基礎錯誤包含形容詞詞尾變化和主動詞一致等文法表達。因為不能用辭典,遇到詞彙拼寫不確定時,並不能同 DSH 即時利用辭典查閱並訂正。這部分佔筆試總分166分的48分,考量其他部分扣分,建議至少30分比較保險。不過 telc HS 寫作題目固定為陳列正反意見並提出自身觀點。只要掌握固定格式,通常分數也不會太難看。
建議準備時寫作要時常練習並交由老師批閱。理想狀況每日有70分鐘留給寫作。剛開始練習時可以使用辭典,並適當延長10至20分鐘;之後除非考題很難生字太多,則應盡可能避免使用。
閱讀和聽力是應該盡力搶分者。亞洲學生擅長閱讀,但 telc 有些特殊出題方式:
- 讀解第二部分:語氣判讀題。如果沒有事前練習,可能會全軍覆沒
- 語言基礎(Sprachbausteine):佔筆試總分22分。這部分仿造 DSH 「學術寫作結構」,但 DSH 注重文法概念運用與抽換,「語言基礎」反而像高中時的單字與文法克漏字,範圍又廣又細,短期搶分不容易
- 聽力第三部分:這部分要求從某段講課聽出投影片關鍵字並抄寫,關鍵字可能為複合字(Komposition)
聽力第三部分筆者雖聽過考試技巧,練習時大概僅答對半數(筆者聽寫向來不強)。正式考試遇到除換投影片沒斷句的音檔,分數應該更低。考完跟監考老師(剛好是筆者準備班的老師)討論,老師也覺得該題有點過分。該部分10題共占20分:如果預期被殲滅,哪只能從他處搶分(例如閱讀)
總結根據筆者自身應考經驗,各位要注意的點有:
- 寫作:注意結構重點,避免基本錯誤,練習抽換簡單表達
- 閱讀:第二大題的題型少見要事前練習,但難度不高
- 文法:注重平時累積,題型容易理解但很難臨時搶分
- 聽力:第三大題聽寫有難度,如果拿不到分要提前規劃補分方法
至於大家通常會擔心的口說,則應該最不用擔心。
考場時間分配
telc HS 原則按 DSH 設計:讀解和語言基礎共佔90分鐘、聽力40分鐘、寫作70分鐘;口試準備時間20分鐘、正式考試時間16分鐘。當中讀解結束後有20分鐘的休息時間,至於聽力結束後並無休息。
雖然時間分配相同,任務卻不同:DSH 都是手寫簡答題,然而 telc HS 以選擇題為主。前者在聽完兩遍念稿後,有設計充分的時間進行簡答。後者則按音檔撥放進度作答,並且音檔播完至收卷只有很小段的時間。這導致在 telc HS 的聽力答題會相對匆忙。至於口說部分,則是主要按照主考官的指示,他們喊停再停即可,各位到不用惦記。
考試時間分配最重要部分落在讀解(含語言基礎)和寫作兩項。簡單而言,筆者參加的準備班推薦時間為:前兩大題各15分鐘、第三大題30分鐘、語言基礎15分鐘;剩餘的15分鐘彈性調整或檢查作答。這個時間分配就筆者經驗而言則相當充裕,例如第三大題如果各位習慣長文,那麼可能作答時間就會簡短很多。寫作部分,則是推薦5分鐘審題、60分鐘就完成寫作,最終5分鐘檢查答案的模式。實則筆者經驗而言,寫作大概接近60分左右,就能夠開始休息等考試結束。
寫作測驗準備技巧
筆者將寫作測驗準備技巧放在第一位,在於這部分的練習要提早準備。筆者在準備班時也是先教寫作的部分:準備班的時間就兩週,將寫作安排在前面可以確保想交作業的人,可以在這兩週每天寫一篇作業,就有大約14篇作文。
telc HS 的寫作要求永遠只有一個:撰寫一篇350字左右、正反論述並呈的論說文(Argumentation)。論說文的定義為:包含主張(Behauptung)、論證鋪陳(Begründung)、範例(Beispiel)的文章。
這邊的字數只是參考,最重要的是要將架構呈現出來。整體架構而言,和所有的考試寫作相同,telc HS 的寫作也是三段式寫法:
- 開頭導論(Einleitung):開頭引言和提出問題
- 論述主幹(Hauptteil):針對正反論述並呈,通常是正面論述和反面論述各一段,總共兩段左右
- 文章結論(Schluss):結論以及自身意見
照這個寫法通常會有四段。理想情況下,開頭導論與文章結論大約各佔10%左右篇幅,剩餘80%則分給論述主幹。
另外,有兩點書寫時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 每段之間必須刻意空一行:目的是讓閱卷官清楚已經換段
- 寫作時善用第三人稱:學術寫作中「ich, du, wir, ihr」都應該避免
開頭導論(Einleitung)
接下來則是 Einleitung 的部分。各位寫作這部分時應該帶出以下四點:
- 鋪陳句(Anfangssatz):包含引用(aktueller Bezug)、論斷(Behauptung)、問題(Frage)
- 問題(Problem):根據起始句點出轉折,常用「Allerdings」或「Jedoch」等副詞
- 主要問題(Hauptfrage):前面都只是鋪陳,現在才帶出整篇文章的問題
- 常用句型:Daraus ergibt sich die Frage … = Daraus lässt sich die Frage feststellen …
- 承接句(Vorgehensweise):通常會用句型「接下來要說明」等,表示連結 Hauptteil
這個段落架構實際不難,以公共場合禁菸為例:
- 鋪陳句:近來先進工業國家都在提倡公共場合禁菸。
- 問題:但是部分國家特別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問題展開辯論。
- 主要問題:就此產生下述問題:是否應該基於保護國民健康因素推動公共場所禁菸。
- 承接句:接下來將會解釋關於公共場所禁菸的各種論點。
這邊要特別注意:承接句只要寫出接下來 Hauptteil 的大致內容,不應該進行任何的結論或預測的提示:這個應該要放到 Schluss 來處理。例如各位若寫成「接下來我將主張公共場所禁菸應該被推動」那麼會被認定為錯誤:因為這已經屬於結論的「問題回答」,各位寫作時不應該還沒鋪陳就擅自將問題給答完。
論述主幹(Hauptteil)
Hauptteil 的目的在於並呈正反論點。這邊各位要先想好,究竟各位要支持還是反對某問題。如果各位反對某問題,那麼就是先寫兩個支持理由,再寫三個反對理由;反之若為支持,則先寫兩個反對理由,再寫三個支持理由。
理想的狀況而言,各位想要強調的調性,應該要放在後半部寫,並且理由要比不想強調的調性多一個。同時無論是支持或反對的最佳論點,都應該要放在開頭和最後來寫。
換句話說,如果今天各位要強調公共場所禁菸應該要被支持,那麼架構就會是:
- 反對理由1:最強的反對理由,例如限制人權
- 反對理由2:次強的反對理由,例如科學證據不充分
- 空一行分段
- 支持理由1:最弱的支持理由,例如已有損害健康的案例
- 支持理由2:次弱的支持理由,例如提昇醫療照護成本
- 支持理由3:最強的支持理由,例如造成不特定人健康危害
- 空一行分段
這樣一來,各位在第三段就能表示:綜合上述,比起對於健康的危害,略為限制個人自由是可接受的,因此支持公共場所禁菸。
前面提及,論說文應該包含「Behauptung、Begründung、Beispiel」三項。每個論點都應該要包含一個例子或針對論點的論述基礎,才會算是一個完整的支持理由。
這邊當然是理想情況,實則例如題目如果太難想論點,或者想寫的論點用字過難,都可能導致寫作時架構不會這麼完美。如果是後者的狀況,只能盡可能想簡單的用字或表達。至於前者的狀況,則可以適當地減少論點:例如改成「一反二正」或「一正二反」的架構。
文章結論(Schluss)
Schluss 則應該有以下四個部分:
- 客觀結果(Objektives Ergebnis):呼應論述主幹的客觀結果
- 問題回答(Frage beantworten):呼應開頭引言的主要問題
- 意見(Meinung):提出自身意見進行補充。這是少數能用「ich」的部分
- 預測或解方提案(Prognose oder Lösungsvorschlag):如字面所述
以公共場所禁菸的問題而言,架構應該就會是:
- 客觀結果:就此而言,公共場所禁菸雖然會限制人身自由,但能同時保護不特定人健康
- 問題回答:相對於人身自由限制,公共場所禁菸對於保護國民健康利大於弊
- 意見:因此我認為應該要禁止公共場所抽菸,此外這項政策應該立刻推動
- 預測或解方提案:可預期針對公共場所抽菸的規制會增加,並且建議規劃專用抽菸區為配套
看到這裡各位能注意到,實則三個部分如果要寫得好,應該架構和論點都要環環相扣,這也是為何理解架構很重要。
通常會建議,剛開始按照這個架構,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主張設計簡單過,並且決定第二部分要寫什麼論點。如果發現論點不好寫,那麼就將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再設計過一遍,直到看起來文章架構很完整。
理想情況各位的架構應該要很完整,但是考試時不免有些題目不好發揮,或者可能寫的時候忘記照架構跑。不過只要大方向抓住,通常寫作寫完可能還有很多時間檢查。
讀解測驗準備技巧
整體而言讀解總共分成三個部分並占48分,但是並非三個部分平均配分。原則上配分的方式如下:
- Leseverstehen 1 = 文章重組 Textrekonstruktion = 12分
- Leseverstehen 2 = 段落文意理解 Selektives Verstehen = 12分
- Leseverstehen 3 = 長文細節理解 Detailverstehen + 整體理解 Globalverstehen = 22 + 2 分 = 24分
這邊可以看到,第三部分的配分共佔24分,是當中比重最高的配分。第三部分實則就是各位很熟悉的閱讀理解是非題,通常除時間掌控外並無困難。第一部分則視出題情況而定,並不是很好預測難度。然而第二部分則是 telc HS 非常獨特的出題方式,在許多考試都不常見。這代表剛準備 telc HS 的備考生,要特別就這部分熟悉題型。
接下來則分別介紹三個部份的答題技巧:
第一部分:文章重組
這部分題目在其他考試也可能見到。題目會給予一篇短文,當中挖空6個句子,並且給予8個句子選項。考生必須從8個句子當中挑出6句填空。每題正確則得2分,共計12分。
這邊可能不少人會想到直接用暴力解:透過感覺來填補空缺的6個句子。這個想法並沒有錯,畢竟檢查時也會再通讀一次文章,看填寫的句子文意是否正確。
不過也有比較有邏輯的方法,最主要是觀察「連結詞(Konnektoren)」。舉例而言,如果選項當中出現「aber」、「doch」等表示轉折的連接詞,那麼該句前後的文意應該要有變化(前句正面後句負面,或者反之)。常見的對比或轉折連接詞有:
- 轉折:aber、doch、jedoch …
- 因果:trotzdem、obwohl
- 對比:im Gegenteil zu、hingegen
- 其他:sonst、es sei denn(除非)、statt
舉例而言:
- Fehler sollten aber als positive Signale gelten. 錯誤然而應被視為正面信號[改寫自『Prüfung Express』]
如果選項出現這個句子,代表前後文意會因為「aber」發生轉折。以這題而言,因為句子已經指出會有「正面」信號,因此前面整體應該是針對錯誤的負面陳述,後面則解釋正面評價的原因。
另外有幾種要特別注意的詞:
- das、dafür、dieses、diese:使用「Textbezüge」、定冠詞或指示代名詞,乃前面提及相關內容
- beide:跟前面類似,代表前面應該有兩項事物。常出現於對比比較
- auch:代表前面狀況相同。若有「auch」的句子為正面陳述,則前面也應為正面,反之亦然
- weiterhin、außerdem、darüber hinaus、dazu:這些字代表在前面的資訊外增加新資訊
- Studie、Forschungsergebnisse:這類名詞出現,表示段落接下來會用來解釋其詳細內容:
- zu DAT führen、zu DAT kommen:這些動詞表示產生後果(Folgen)
- aus diesem Grund:代表前面解釋原因,該句是其結果
舉例而言:
- Diese Methode wird auch durch die neuesten Forschungsergebnisse bestätigt. 該方法也透過新研究結果被證明[摘錄自『Prüfung Express』]
這邊「Diese」表示前面應該提及該方法為何。並且因為「auch」可以知道該句的調性應該會與前面相同。並且接下來很高的機率會解釋「最新研究結果」的內容。
這樣檢查有時候可以爭取到幾題能迅速判斷並作答。
不過筆者這邊介紹的是理想的狀況。如果這個方法要湊效,首先作者寫該篇文章時要邏輯很嚴謹,但是有時考題不一定是學術文章。例如筆者正式考試時遇到的文章,是某人在訪問某位藝術家居所的所見與經驗感觸。這個文章性質非常敘述文學,本身論理性並不高,各位手邊的題本也通常很少見。所以有題的正確選項答案居然是「牆上掛著裝飾,架子擺放雕像」這種完全沒有邏輯的句子,只能透過文意進行刪去法作答。
第二部分:段落文意理解
這部分題目乃考驗對段落文意的理解力,但並非段落內容摘要或內容細節。內容細節詢問是第三部分內容,至於段落內容摘要在其他考試存在(例如DSH的標題配對),但是在telc HS 中並無對應考題。取而代之則是在這部分詢問各位作者在各段落表達的語氣或態度。
題目和第一部分相同也是共6題。這部分作答基本邏輯為:
- 每道問題都會剛好只有1個答案
- 作答時劃記符合答案的段落
- 每個段落不限制使用1次
- 也並非每個段落都會用到
這也代表:各位應該要先從題目著手,看題目要求為何,在從各段落透過其結構和關鍵字,判斷哪個段落是正確答案。因為不可避免得看指定文章6次,除非各位讀德語文章如流水,不可能真的慢慢細讀。
這部分各位可能遇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
首先,題目不一定使用能直接反映的關鍵字或句型,而會使用抽換詞面的方式。這導致各位作答時可能因為看不懂題目和禁用辭典,導致無法作答。這部分只能透過平時背誦相關句型應對。
次然,題目指派的模糊性。這邊「語氣」或「態度」有時差距十分細微,即使段落每個字都看得懂,也不一定很容易就判斷出是否真正對應,導致同一題最後找出兩三個可能段落(或者每個看起來都不向答案)。這部分則有賴刪去法解決。
除這兩個問題,各位可能會覺得詞彙量是問題。確實,如果詞彙量嚴重不足,則可能完全看不懂題目。然而請各位記住這件事:
telc C1 Hochschule 並不是詞彙量競賽!
不限於讀解第二部分,整個 telc HS 從未假定各位理解所有單字:即使並未完全掌握整篇文章內容,也都可以通過考試。這邊要回歸開頭所提及的兩項重點:結構和關鍵字。比起追求整篇文章的理解,實則搞懂作者的寫作結構,並掌握大致文意,可能更為重要。此外,有些題目可能與關鍵字或特定句型有直接連結,這種狀況則幾乎能視為送分題。例如動詞「sollten」通常會與預測(Prognose)相關,並且時常放在文章後面:如果現在題目問哪段是預測,那麼找到使用這個動詞的句型,通常該段落就是正確答案。
由於有時候可能作者將兩件事寫在同個段落,或者該段落同時有兩種態度或語氣,導致每個段落不一定只用一次:這代表有些段落可能會同時是兩個題目的答案。因此這邊不能簡單使用刪去法,將已經是答案的段落刪除。反之,可能原本認為是某題答案的段落,可能最後比較其他段落,其實不是任何題目的答案。
因此,這邊正確的作答步驟如下:
- 大致看過整篇文章並略懂基本文意與構造
- 接下來則每題重複以下動作:
- 理解題目任務要求
- 按照題目任務要求找可能段落
- 題目旁標記可能段落編號
- 如果只看到該題目只有1個段落,那麼可以先假設該段落為正解
- 如果該題目有2個以上可能答案,則用刪去法刪除較差答案
確認每個題目都只有1個最佳答案後,就可以暫時跳過這部分,針對第三部分與文法題作答。由於這邊總共只有12分,千萬不要在這邊逗留太久。等到後面所有題目作答完畢,再回頭檢查這部分是否有其他問題。
筆者在考試時遇到的題目,是一個有小孩的女學生關於自己照顧小孩經驗的反思;這個女學生平時必須在大學所在城市和自己家庭所在的城市來回穿梭。這種文章由於會展現許多作者的心理糾結,所以很常被用在第二部分的考題。
第三部分:長文細節理解(兼整體理解)[待補]
語言基礎測驗[待補]
聽解測驗準備技巧(待補)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口述試驗準備技巧(待補)
參加準備班之建議
臺灣的老師通常都很清楚歌德檢定與 TestDaF 的考試方法。不少家教班和德語補習班(例如谷燈堡)比起開設C1級別課程,基於商業考量會更有目的性地直接開設 TestDaF 準備班。並且若為參加 DSH 的考生,可能就直接跟大學的德語課並參加考試。相對而言,臺灣學生很少優先準備 telc HS,並且多數德語區語言學校課程很少專攻該檢定。如此不少人可能會問:是否要參加檢定準備班?
筆者本身有參加 Bonnlingua 的準備班(點我;選這間的原因只是因為在大學隔壁)。該準備班每月1期,為每期兩週的平日密集班,授課時間為每日12:30至14:00。如果有合報檢定,則可以選擇準備班結束後隔天應考,或者參加下輪考試;這間檢定通常每月兩場,都固定在週六舉行,並在12:00開始。內容部分,剛開始會先說明寫作答題模式,並且發放所有寫作題型。之後陸續練習閱讀、語言基礎和聽力的試題,並且上完課後就會發該大題的兩到三道題提供練習。之後幾天在發放新的大題的練習的同時,陸續將前面的大題剩下的題目發完。有時直接就發放閱讀(含語言基礎)或聽力整套的模擬題。
以該準備班的時間與內容安排為例,其自然是專攻考題解答,因此如果本身並未跟讀C1程度德語課程,應該優先就讀C1程度德語課。如果參加過C1課程並吸收良好,那麼參加準備班本身有好有壞。多數的解題技巧或情報可以透過網路取得,在準備班的好處是,老師會帶大家練習一次,並根據各位答題的思路進行反饋和修正,協助各位調整到最適合考試的狀態。因此如果要熟習題型又時間有限,則參加準備班是很好的選擇。然則時間不緊迫的情況下,這方面可以透過多加練習處理,倒不全然是必需品。
個人認為,準備班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寫作的批閱:這部分只有能夠提供針對考試的反饋。因此,各位在挑選準備班時,應該以教師寫作批閱的能力作為優先考量:特別批改作業的準時度,以及反饋的質量。至少筆者參加的準備班,老師都是各位寫多少就改多少,算是個人相當滿意的部分。
然則準備班的缺點在於口說的訓練。歐洲的老師習慣認為,口說在語言課程學習中已經大量訓練過,例如筆者參加的 DSH 準備班在內,實則針對口試的訓練也都是密集放在最後兩週進行。外加 telc HS 的口試通常被認為很簡單,故筆者參加準備班的兩週,只有最後兩天真正專攻口試內容訓練。換句話說,準備班會介紹口試方法,但對於口說能力的幫助有限。
至於考場優勢部分,寫作目前都是集中送改,所以並不會有考場優勢的問題。不過口說的部份,筆者的監考老師是準備班的老師,但是口說時是由另一位老師負責(監考老師負責另一批考生),因此很難說是否有考場優勢。不過準備班課程所教導的方法,理論上應該在該考場會是完全適用的。
總結而言,如果各位想要短時間熟悉題型,或者取得寫作的反饋,則參加準備班有其意義。但是如果想要加強口說,私人家教課會比較實際。
順帶一題,有些人可能擔心準備班的課程無法立即吸收,因此選擇參加下輪考試。筆者會建議,盡量上完課就參加考試,準備班和應考時間的間隔不宜太長,避免忘記答題技巧。筆者的準備班其課時雖然只有每日90分鐘,實則結合課後寫作練習和解題,份量不會少於每日3小時的課程。雖然份量不少,如果各位跟筆者相同是全職考生,則並不會有吸收不完的問題。至於如果是非全職考生,則仍建議上完課就立刻參加考試,因為反而更容易因為事忙而疏忽考試準備,進而忘記答題手感。
筆者的情況而言,準備班的時間是4月8日至19日,並在20日參加考試。這個時間安排,一方面希望7月15日學程報名截止日前能提出德語證書,如果沒有通過也能及時安排補考。另一方面考量DSH準備班的夏學期開學落在4月15日,雖然無論如何第二週都要同時上兩門課,但總比日後參加準備班的負擔還小。如果各位已經有另一門德語課,也可以考量課程負擔能力,將準備班和正在上的C1課程同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