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波昂「Poppelsdorfer Allee」。這條路連結波昂大學主教宮與主教行宮「Clemensruhe」,是科隆選侯國全盛時期的象徵(筆者攝影)。
*最終更新:中歐時間2024年10月14日02時20分(內容補完)。
筆者規劃申請德國歷史學碩士學程的時間在2021年底。當時筆者便注意到,相較於商學或理工,申請德國歷史碩士的資訊過於稀少。3年過去,這個狀況仍舊存在:這種資訊不足的情況,想必會使有志赴德就讀歷史碩士的人卻步。
實際而言,德國生活成本於先進國中不僅較低,申請難度也不大:只要完成入學語言要求,基本等同直接錄取。這篇文章便以筆者申請波昂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的經驗為中心,整理德國歷史碩士的申請要件,以及申請中與錄取後應注意事項。
並且筆者在此也提供幾個歷史學鄰接科系的申請方式,提供歷史系學士課程學生構思轉換跑道。
章節目錄
基本原則:申請碩士學程三大重點
相對於美國碩博班申請過程,德國歷史碩士班的申請資訊稀少。筆者當時蒐集情報時,只有花亦芬老師針對藝術史博班申請過程的經驗分享,以及神奇海獅『我是留德華』書中,關於其申請時挫折與上岸過程的記錄。
不過,花亦芬老師的經驗,可能對許多申請者並無可複製性。神奇海獅的內容也有許多值得補足的地方。筆者這邊先以申請時的三大重點切入:申請規定、學程規劃、以及生活費用。透過這三個重點,能讓各位對申請過程與應考慮要素,能有初步的輪廓。並在之後分別針對這些重點進行詳細說明。
最重要的起點:『試驗規定』與申請專頁
德國碩班申請規定都會寫在『試驗規定(Prüfungsordnung)』:該文件的性質類似臺灣的招生簡章與就學規定的結合,也是申請相關規定中,唯一有效的法律文件。
波昂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申請只有『試驗規定』,而有些大學另外附有『錄取規定(Zulassungsordnung)』:這份文件是規定申請碩士學程時應有學位,與對該學位的成績要求,並無列舉其他條件。
這些文件皆以德語寫成且內容龐雜,認真讀完者應該不多。是故德國各大學都會加開網頁,整理申請時相關資訊。例如:
海德堡大學並無獨立網頁,僅有按照國籍設置申請導航(往下拉),各位因此得真的讀完『試驗規定』和『錄取規定』(點我)。
申請德國歷史碩士原則很簡單:讀完入學條件(Zugangsvoraussetzungen)、確認條件符合並在時間內報名──恭喜各位就能直接錄取啦!
但是關於「第二外語」(對我們是第三外語)要獨自確認:這篇後面會解釋,若無「第二外語」要如何滿足入學條件。
次重要的重點:理解學程規劃
申請美國歷史碩博班,入學前得要先與可能指導教授聯絡。該步驟除增進師生理解,也能確保感興趣的領域確實有指導教授:才不會產生想讀日本史,但系上只有美國史教授的情況。
然而,申請德國多數碩士學程,通常都不用聯絡教授。並且,申請歷史學碩士時,多數也不用寫任何研究計畫書或動機信:德國碩士學程本質是學士學程延伸。德國大學因此重點放在學士學位完成與否,而非有無研究動機或計畫。
這個制度的小缺點,就是各位可能入學後才發現,系上無對應指導教授,只能轉學、轉系或改專長。外加歐陸大學網站設計不良,如果不幸德語不好,在蒐集情報時間有限時,就很難預防此問題。
預防這個問題的方式有二:
- 伸手牌:去信各校學程顧問(Studienberater)詢問
- 直接找:從系網頁慢慢找可能教授,猜測可能課程與指導方向
德國大學各學程至少有位「學程顧問」,相當於臺灣系所辦公室助教。有時因為網站設計很爛或根本沒寫,如果找不到資訊,就直接寄信問比較快。不過個人還是建議先爬過網頁再詢問。
大抵而言,歐洲的「歷史學程」本質是「歐洲史學程」:東亞史或北美史多放在地域研究課系,或即使有教師也不多。並且,東歐史不少大學有獨立的地域研究學程(可參考後面介紹、點我)。
另外有兩個問題要考量:實習要求與職涯規劃。
關於實習部分,波茨坦大學現代史學程(Zeitgeschichte)有15學分的強制實習要求(相當於1次實習)。波昂大學可以實習抵模組3的10學分,但是沒有強制(「國際現代史」專攻是模組4)。並且,德國碩士修課負擔不大:德國碩士學程都只要求120學分,且30學分是碩士論文;剩餘的90學分在波昂大學相當於9門課,波茨坦大學是6門(扣除實習5門)。
連同實習與課程規定,可以透過網站或『修課手冊(Modulhandbuch)』確認:
- 波茨坦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相對比較友善,直接從網站就能確認所需學分(點我)
- 波昂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依序點開「Studium/Master Geschichte/Profil und Fachrichtungen des Studienganges」找到各專攻要求(點我)
波昂大學根據專攻有不同課表,得透過『修課手冊』確認。另則:波昂大學每學期會有『課程註解』解釋該學期開課內容,惟申請時可以省略不看。
最後則是畢業後生涯規劃。歐陸企業重視即戰力,故外國人就讀歷史科系,容易遇到就業前景不明確的問題。如果是走研究道路,則可能要考慮日後在歐洲研究,或學成後回臺灣服務。這部分雖然也很重要,不過筆者這篇文章,只會專注在申請學程的部分,就不會特別說明。
最後但最重要:德國生活費用與獎學金
許多代辦機構會主張德國的留學成本低。筆者比較自身在臺北、東京和波昂的生活費用後,大致算出如下:
- 德國一般城市的生活費用與東京生活費用差不多
- 德國一般城市的生活費用會高於在臺灣外縣市租屋就讀大學
- 如果在慕尼黑和柏林,則可能因為房租,導致生活費用遠高於東京
- 如果在臺灣本縣市或承租公立大學宿舍,則生活費絕對低於德國留學
這邊生活費用都並未計算學雜費與語言學習因素。筆者認為,成本最高應是語言學習:假設在臺灣學至B1課程結束,再到德語區學1年至C1課程結束,費用可拆解為:
- 臺灣密集課程:成本抓最低大約是新臺幣6萬元
- 德語區密集課程:假設每月500歐元,1年為6000歐元,約新臺幣21萬元
這邊匯率都以歐元兌新台幣1:35計算,且不算當地生活費用。如此德語跟班學習費用,至少會是新臺幣27萬元,絕對不算太低,也是留德風險最高的投資(若1年後德語仍無C1程度呢?)。
另外,各位可能想到獎學金或學貸。學貸因為有「陷阱」,若要攻讀博士,個人不推薦用學貸支付碩士階段費用。至於獎學金部分,留德獎學金申請對於臺灣人文組碩士生並不友善,各位應該假設第一年無獎學金。如此,相對於美國博班全額獎學金外加免學費,以及日本文組獎學金機會較多的情況,留學德國攻讀歷史學學位的經濟成本不一定比較低。
經濟問題實則可能是最多人無法成功留學的原因,並且計算時有很多複雜因素。因此雖然筆者列在最後,但是可能各位連同德語學習,要更早規劃可能產生的支出,以及個人與家庭能承擔的能力。
申請要件:申請德國歷史碩士學程的必要條件
德國申請碩士會綁定學士學位。多數德國歷史學碩士學程申請,都會針對申請者的學士學位提出限制,但是歷史學學士學位並非絕對要件。此外,在語言方面,每個大學的要求也都有所不同。
雖然原則只要滿足條件就能申請通過,相對而言,沒滿足條件,申請就絕對不會過。這邊則以申請波昂大學為例,針對申請要件進一步介紹。
*提醒:若對申請要件有疑問,系所學程顧問的回答最準確。
學士學位要求
首先看到「Hochschulabschluss」這項:這項直接翻譯就是「高等院校學位」。波昂大學特別加註:不限國內外,但是必須是歷史學學位或相關主修。筆者持有大學部歷史系雙主修學位,故自動滿足此要件。
波昂大學在語言條件要求寬鬆,但是在學位要求則比較嚴謹:根據其規定,強制要求必須是歷史系或關聯科系學位。這個不僅在申請網頁(點我)有此告示,在學程介紹(點我)也清楚說明,這個學位要求是必要條件。
相對地,有些大學不限定學位,比較寬鬆改參照學分數。例如柏林自由大學只要求「擁有學士學位」外加「修習歷史學課程至少60學分」(點我)。海德堡大學則是規定大學學位「過半學分或70學分」以上為歷史課程即可申請:雖然較60學分嚴格,但也沒有規定要歷史學位(點我)。
這裡稍微補充說明「關聯科系(in einem verwandten Fach)」。通常這條但書是針對語言和地域研究而設計:因為其實際課程規劃與歷史相關,較能爭取過關。實際判定則視大學端而定。筆者聽過的案例而言,有位波昂大學東方與亞洲所研究合夥(Mitarbeiter)以法政相關學位申請錫根大學(Uni Siegen)歷史碩士學程,最終以這種但書通過(不過其自陳則表示當時錫根大學申請無學位限制)。
這條但書不限存在於歷史學程申請。例如北美研究(North American Studies)要求前置科系與美國研究相關,但是臺灣並無美國研究學程:這時能用外語系(英語系)與社會科學科系通過申請。柏林自由大學則直接列舉其他可接受科系(規定要有90學分),就不用跟審核單位玩猜謎(點我)。
相對也有更嚴格的大學:例如慕尼黑大學只表示歷史學學位,沒表示「關聯科系」(點我)。有無例外要另外詢問。
學分規定要求
前面提到的「學分」都是歐洲ECTS學分,2學分等同美國制度1學分:臺灣的學分採用美國制度,故也按美國制度換算。換句話說,申請波昂大學時只要有30學分是歷史學課程,這個要求大概是比臺大歷史輔系略多的程度。再如柏林自由大學北美研究學程規定「90學分在指定科系」,換算臺制為45學分,實則並不算太多。順帶一提,本文未註明者皆指歐洲ECTS學分。
多數歷史系所並規定選修課程,只針對整體學分有所要求:基於雙主修或不分系學士學程益發普遍,改用「學分」認定增加不少彈性。此外,這也避免學分都拿去修經濟學或外語課。
波昂大學則針對學分有額外但書:規定要有「12學分的早期史或中世史課程」和「12學分的近代史課程」。臺大歷史系舊制規定世界史必修課程4門12臺灣學分,故舊制歷史學位自動符合規定。新制則將4門課縮為2門,要兩個群組各額外修3臺灣學分才符合規定。筆者當時恰逢新舊制轉換,以歐洲中古史折抵舊世界史二,故完全符合標準(至於中國史可否符合標準,筆者不敢保證)。
指定課程的要求在德國不少見。例如許多理工科系申請者都是此制度的苦主:臺灣大學課程設計有時並未對應德國要求,申請者便因此慘遭拒絕。部份大學則同意補修學分,或無論如何都得補修學分:這是因為有些國家再怎樣皆無對應課程,或德國大學端不信任其課程。例如多數臺灣大學並無「德國政治」課程,有些大學政治學程很重視該課,便會先權宜錄取,再要求補修該課。
歷史學程在這方面的要求比理工科系透明許多,照著字面規定跑通常不會有問題。
學習成績要求
申請專頁中,波昂大學規定成績「平均至少3.0」,如果點開系網頁來看則是「學位論文註冊證明,外加132學分中平均至少2.7」。前者臺灣並無學士論文要求可以忽略(日本或其他國家才要注意這點)。至於成績部份,這裡「2.7」是以德國方式計算(俗稱「德制GPA」),計算方式為:
(100-自身百分制平均成績)/(100-及格成績)*3+1
按此公式,臺灣大學部及格成績為60分,則滿分100分得1,60分得4,未滿60分則皆以5計算(只有5也不能用於申請)。如果要拿到「2.7」則應如此換算:
100-[(2.7-1)/3*(100-60)]=77.3
對照臺大量表,相當於GPA至少「3.3(B+)」才符合錄取資格。如果各位數學不好,可以參考網站「German-Preture」的量表直接對照(點我),至於臺大成績可以看這邊(點我,或紙本成績單背面都有)。也可以直接用網路上的德制GPA計算機。
不過,「Uni-Assist」或各學程幫忙計算德制GPA成績:這個計算結果最為精確,公信力也最高。
語言能力要求
對於學位、學分和成績都符合要件的申請者,另外則有語言能力要求。這部分有整體要求和專攻要求兩種,各位務必仔細對照,並及早針對語言學習進行規劃。
根據筆者透過「DAAD」搜尋的結果,全德國的歷史關聯碩士學程,僅22所英語授課。當中筆者再按照以下三個條件篩選:
- 純英語授課:不用德語也能取得學位者(德語授課課程任擇)
- 入學條件沒有德語:例如洪堡大學「European History」學程於此排除,因為其英語授課卻要求錄取時德語B2程度
- 純歷史學碩士學程:不含括地域研究或主題研究(例如奴隸制研究或戰爭研究)
就此僅柏林自由大學「Global History」學程符合資格。「DAAD」搜尋結果不完全,因此應有超過22個英語授課碩士學程。惟就筆者所知範圍,這個學程與Bayreuth大學「Global History」學程,是惟二英語授課的歷史碩士學程(後者入學時要求德語A1程度)。唯獨並非名為「Global History」的學程都是英語授課:例如海德堡大學「Global History」只是表示學程重點在全球史研究,授課語言仍以德語為主。
這邊可以看到,申請多數德語區大學,滿足德語條件是首要目標。通常最多院校採用的標準為:
- 德語C1程度
- 英語B2程度
- 另一個歐洲語言B1程度
證明語言能力的方式有證書或修課學分證明兩種,私人語言學校的修課時數通常不算數,且德語都是以證書證明。波昂大學在外語種類要求算是德國最低標準,只要求英語和德語兩種。
德國歷史學碩士學程的語言要求非常複雜,因此筆者以獨立篇幅解釋(點我)。簡言之有這個「三原則」:
- 若明確列出德語和英語要求,任何情況下皆不放水
- 另一個歐洲語言根據申請者情況,有機會得到免除
- 非近代史領域專攻多會要求拉丁語(申請前或其後)
德語是硬性條件,任何院校都不會放學。且德語雖要求「C1程度」,實際若以歌德證書提出,多數院校則要求C2程度證書:故此申請時非德語母語申請者都是提出其他證書。其他語言擇各校認定方式都不同:有些並未硬性規定英語作為非德語第一外語,有些則放鬆非德語的外語要求。部份情況而言,有些學校雖然要求非德語第二外語,但是卻可以免除。
至於古典語言部份,通常若是近現代史專長,就不會被要求;反之,有些專攻會要求拉丁語能力。例如波昂大學幾個非近代史專攻,都會要求先學習拉丁語(點我)。海德堡大學則在『試驗規定』列出要求拉丁語的專攻,且早期史還要求古希臘語(點我)。再如漢堡大學雖無拉丁語要求,但是申請者條件相同時,拉丁語能力會列為優先比序(點我)。
再次強調:部分早期網路資訊會表示,德國傳統大學會要求拉丁語。該規定是針對非近現代史研究的申請者,攻讀近現代史則多無強制要求。
錄取名額限制
德語「錄取名額限制」限制稱作「Zulassungsbeschränkung」,有些會以拉丁語「Numerus clausus」標記,簡稱「NC」。德國超過3分之2的學程無錄取名額限制,這些學程會標註「zulassungsfrei」、「NC-frei」或「ohne NC」。
沒有錄取名額限制的原因,通常是因為申請者不多,故可以不設限制:如果申請人數偶然暴增,則可能還是有被拒絕的情況。絕大多數歷史學程,不分學碩士皆無錄取名額限制:這種情況而言,只要有報名就能直接錄取。然而,有些歷史學程相對熱門,便會設置錄取名額限制,最常見應該是「NC vor Ort」(院校自身名額限制)。例如海德堡和慕尼黑兩大學存在錄取名額限制;柏林自由大學則只有「Global History」學程有錄取名額限制,德語授課學程則沒有相對應限制。
若有名額限制時,針對國際學生同樣也規定錄取學生的國籍或地域分配。例如某學程當年預計接收1名東亞申請者和2名波蘭申請者,並有1名臺灣人、1名中國人和1名波蘭人申請。比序後可能該學程只收臺灣人和波蘭人,並讓波蘭人名額空缺:這代表各位競爭時,只會與同自身國籍或地域者競爭,而非直接與全世界申請者。
作為冷知識:北威州針對錄取名額限制科系,『試驗規定』表示只開放7%名額給外國人,但是波昂大學是否遵守,筆者自己也不清楚。
比較美國情況,族裔並不會被考量(申請時只會問國籍),但是性別則在申請有錄取名額限制的學程時會被考量,但對申請歷史相關學程的影響不明。根據DAAD留德經驗者分享,女性申請理工科系,容易基於積極平權理由被錄取。根據筆者打聽結果,部份文組科系也會相對調整男性錄取機率,避免性別比過低。然而,歷史學程多數無錄取名額限制,因此性別的影響筆者並不清楚(臺灣則根據駱明慶研究,學士層級男性透過個人申請錄取臺大歷史系機率會上升)。
補充:德國大學語言能力要求與例外
這邊則補充前面『申請要件』中對於「語言能力要求」中,關於各校證書要求常見的細節。
德語證書要求
申請碩士學程時免除德語證書的條件有三:
- 德語母語者:部份要求以護照證明
- 通過德國「Abitur」:即臺灣「大學入學考試」,在奧地利為「Matura」
- 就讀德語授課學士學程畢業
不過,這篇文章的讀者多半不符合這三項條件。這時,各位可以提交的德語證書,大致有以下幾種:
- TestDaF:聽說讀寫4科TDN至少為4(俗稱「TestDaF 4*4」)
- DSH:取得「DSH II」或「DSH III」的成績
- telc C1 Deutsch Hochschule:於 telc 認可的語言學校通過考試並取得證書
- Goethe-Zertifikat C2:通過C2級別歌德檢定並取得證書
- ÖSD C2:通過奧地利C2級別ÖSD考試並取得證書
- FSP:在德國預科(Studienkolleg)通過結業考試(Feststellungsprüfung)
- DSD II:取得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所頒發的二級 Deutsches Sprachdiplom
原則上波昂大學(點我)、科隆大學(點我)、波茨坦大學(點我)、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海德堡大學(點我)等校都是這樣規定。如果不太確定自己申請的學校要求為何,那麼就以關鍵字「Uni + 大學名稱 + Deutschkenntnisse」搜尋,通常就能很快找到。其中最後一項應該沒人會考,基本可以無視。這邊筆者也只會就前面幾項證書進行解釋。
傳統上德國大學都是以自身的入學德語考試,作為德語能力證明根據。上世紀末德國各大學統一德語考試規則,便成為目前德國主要大學的「DSH」考試:該院校若有在「德國大學總長會議(Hochschulrektorenkonferenz)」登錄其考試,則這些院校彼此都承認對方的「DSH」,甚至維也納大學雖然在奧地利,也承認其效力。
波昂大學有設置學期長度的「DSH準備班」,按照其「DSH」考試進行德語能力訓練。另外,針對2024年9月場考試,波昂大學推出類似他校短期準備班的「DSH-Kompakttraining」,密度為考前兩週10天共約45課時(點我)。其他院校也有學期制或短期衝刺的考試準備課程,不過報名準備班可能要求B1或B2程度德語證書,而「DSH」考試會要求B2證書或C1程度德語課程參與證明(難民有免除條款)。
另外一種傳統途徑是德國大學預科:可以持預科結業考試成績就讀德國各大學。例如柏林自由大學便有設置預科,通常因為學費低而受歡迎,但並非每間大學都有。北威州10年前左右廢止公立預科,而私立預科的費用不便宜,因此該途徑魅力就必較小。如果在其他邦進行入學準備,則可以考慮就讀預科。
不過,伴隨時間推移,許多語言機構便會遊說大學端接受其證書。其中「TestDaF」被視為最主要的申請大學用德語證明。其成績分級對應「DSH」分成3級,「TestDaF 4*4」對應「DSH II」。目前關於「TestDaF」的提出應注意兩點:
- 斯圖加特大學主要接受以「TestDaF」提出申請,並拒收包含DSH成績在內的多數德語證書:但相對而言,斯圖加特大學則接受「TestDaF」的單科補考:這項制度是否推廣,目前其主辦方仍在研議(點我)
- 漢堡大學接受其中單科只有TDN3的「TestDaF」成績(就是俗稱「4443」):神奇海獅就是透過這個途徑,滿足其德語條件(點我)
因為歌德證書提出門檻高,「TestDaF」幾乎是臺灣考生在臺備考的唯一選擇。然而「TestDaF」與「DSH」都有缺點。「TestDaF」如果有單科TDN3,則多數大學都不接受該成績;此外其考題也逐漸刁鑽化。「DSH」相對簡單,但是每年考試次數有限,例如波昂大學每年就2場。因此,德語區另一個常見替代方案,就是「telc C1 Deutsch Hochschule」考試。
德國語言學校多會協助舉辦「telc」系列考試,當中對應大學申請者為「telc C1 Deutsch Hochschule」。每間語言學校舉辦頻率不同,但幾乎每週都有報名場次,並且有些接受臨時報名(通常要考前15日報名)。該考試計分與「DSH」相同,筆試採取3科加總,可以截長補短,且口試採取真人團體對話而非機考。筆者就讀準備班時,很多考生都以此為替代考試。
如果使用「telc C1 Deutsch Hochschule」提出成績,要注意以下兩點:
- 斯圖加特大學不接受「telc C1 Deutsch Hochschule」:前面提過,他們主要接受「TestDaF」
- 法蘭克福大學:其只接受該考試「befriedigend」以上的成績,用來防止滑壘通過
最後,稍微討論歌德證書與「ÖSD」證書。德國大學基於倍率篩選需要,通常認定歌德證書只能證明日常生活導向,而非學術導向德語。因此,德國大學普遍不接受以C1級別歌德證書申請,而要求C2級別歌德證書。奧地利「ÖSD」本身是奧地利並立於歌德檢定的考試,認定自然比照歌德證書:這導致用「ÖSD」證書申請時,也得出示C2級別的證書。
不過凡規則必有例外,筆者大致整理並陳列如下:
範例 | 認定為C1程度的歌德證書級別 | 認定為C1程度的「ÖSD」證書級別 |
奧地利的大學(維也納大學為例、點我) | C1級別歌德證書 | C1級別「ÖSD」證書 |
科隆大學(點我) | C1級別歌德證書 | C2級別「ÖSD」證書 |
曼海姆大學(點我) | C2級別歌德證書 | C1級別「ÖSD」證書 |
從這張表可以看出,奧地利的大學在認定歌德證書和「ÖSD」證書的門檻較鬆,都只要求C1級別(不過C1級別「ÖSD」比同級別歌德檢定困難)。科隆大學和波昂大學,過去都接受C1級別歌德證書,只是波昂大學從2021年夏學期的招生開始,改成只接受C2級別歌德證書。
無合格德語證書的情況
如果申請當下並無德語證書,也是有機會能申請德語授課學程。
德語區大學錄取(Zulassung)跟註冊(Einschreibung)是兩個程序。嚴格而言,德語證書是外國學生「註冊」要件,而非「錄取」要件。如果學程是要求「註冊」前提出語言證書,那麼只要在註冊前取得證書即可。反之,如果學程要求「申請前」提出,就沒有妥協餘地。
波昂大學而言,本身夏學期註冊截止日在4月1日,冬學期則在10月1日。通常截止日1週前提出德語證書,就不會有問題(這也是波昂大學「DSH」頒發證書的時間點)。至於其他大學若不確定,可以問該校學生事務處或學程顧問。
另外,雖然不能同時報名同校兩個學程,卻可以同時報名同校DSH準備班:這個方法能避免生涯規劃空白的風險。並且,柏林自由大學規定,申請時可以提出「略低一級」德語證書報考DSH考位(點我),如果沒過可改讀該校預科:就讀該校預科也能履修正規課程,並且只要1年內取得合格德語證書,就能進行註冊。這個「略低一級」是指以下情況:
- 任何語言學校頒布的C1級別德語證書
- 在「TestDaF」中取得至少「4433」的成績
- 分級考試中認定為C1級別(這個筆者也不清楚是什麼)
- DSH I
簡言之,若無合格德語證書,則可能在特定條件下允許先申請後補交德語證書。
英語證書要求
即使歷史學碩士學程多是德語授課學程,還是會要求必要英語程度。通常德語區只有英語授課碩士學程要求C1程度英語,其他學生多半要求B2程度。同時要求德語和英語皆C1的學程並不多:例如柏林三校聯合國際關係碩士學程(Masterib)的要求是少數(點我、參加雙聯學位還要俄語C1程度)。
英語證書提出有兩個小陷阱:
- 英語證書通常限申請時提出:因為德國是德語國家,因此不能改註冊前提出;但是有疑問可以問學程顧問
- 學術用雅思有兩種認定方式:有根據「overall」或「各科最低點」兩種基準。
如果各位提交托福(TOEFL),通常各大學只有最低點標準,德國很少列舉各科分數要求(但是應該各校有自身比序權重)。至於學術用雅思(IELTS academic)則有兩種判斷基準。多數大學學程採取「overall」作為判斷依據:
- 柏林自由大學「Global History」碩士學程:以「overall 7.5」為C1程度分界(點我)
- 洪堡大學「European History」聯合碩士學程:以「overall 7.0」為C1程度分界(點我)
- 曼海姆大學:以「overall 7.0」為C1、「overall 6.0」為B2程度分界(點我)
- 慕尼黑理工大學:以「overall 6.5」為C1程度分界(點我)
- 柏林自由大學:以「overall 5.5」為B2程度、「overall 4.0」為B1程度分界(點我)
- 波昂大學:以「overall 5.5」為B2程度分界(點我)
少數採取「各科最低點」作為篩選標準。這種通常會特別標註「in jedem Bereich」:
- 波茨坦大學:以「各科不低於7.0」為C1、「各科不低於6.0」為B2程度分界(點我)
因為「柏林三校聯合國際關係碩士學程」由波茨坦大學主持,故C1級別認定基準比照波茨坦大學辦法,以「各科不低於7.0」為C1程度分界(點我)。曼海姆大學則針對認定基準有但書:多數學程雖只要求「overall 6.5」,但同時各科不能低於6.0(點我)。
波昂大學「北美研究學程」(點我)和「戰略與國際安全」(點我)等幾個碩士學程採用全英語授課,因此要求英語C1程度,但是網頁只說明何謂B2程度。因此,這方面可能申請時要自行詢問。順帶一提,美國目前認可雅思成績的大學增多,通常頂尖研究型大學也是規定「各科不低於7.0」,只是會酌情審理。
德國有些學程會接受其他英語證書,例如柏林自由大學接受劍橋英檢和多益(含讀寫成績)。不過原則筆者還是建議,提交時以托福和雅思為主。
第二歐語要求與免除要件
前面提過,波昂大學的語言種類認定相對寬鬆,僅要求德語和英語。然而,多數德國歷史學程,主要專注歐洲史研究,因此會要求再認識一門外語(特別是歐陸語言)。
多數而言,通常都是另外在要求1門B1程度的歐洲語言,並且有指定語言種類:
- 波茨坦大學歷史碩士學程: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波蘭語、拉丁語(點我)
- 柏林自由大學歷史碩士學程: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波蘭語、拉丁語(點我)
- 洪堡大學歷史碩士學程: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俄語、波蘭語(點我)
- 洪堡大學「European History」聯合碩士學程: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俄語、波蘭語(點我)
- 馬堡大學歷史碩士學程: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點我)
這邊可以看到,羅曼語系的法語、義大利語跟西班牙語的接受度最高,其次是東歐語言的俄語和波蘭語。
這類要求反映學程對學生的期待:例如海德堡大學雖然是傳統大學,但是除部份專攻有指定拉丁語,通常在「第二外語」要求並未指定歐陸語言,這可能是因為其重視全球史研究之故。
另外這邊有幾個要求比較奇怪的學程:
學程 | 強制英語要求 | 其他語言要求 | 備註 |
慕尼黑大學歷史碩士學程(點我) | 無 | 3門B1程度外語 | 若會第4門可列為比序加分項 |
漢堡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點我) | 無 | 1門B1程度外語、1門A2程度歐語 | 可以用在校學習時數認定 (B1為3年、A2為2年) |
科隆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點我) | 有(B2程度) | 2門A2程度外語 | 無 |
洪堡大學「European History」聯合碩士學程(點我) | 有(C1程度) | 1門A2程度歐語 | 英語學程,但要求德語B2程度 |
馬堡大學歷史學碩士學程 | 有(B1程度) | 1門B1程度歐語 | 英語門檻要求較低 |
這邊要求最為嚴苛的應該是慕尼黑大學,最不嚴苛的則是漢堡大學(可能是德國最鬆)。不過,慕尼黑大學只表示要求現代語言和拉丁語,並無特別指定英語。
即使申請者並未學習德語和英語之外的其他外語,也有機會能夠得到免除:原因在於招生時的語言政策本來就不斷變動,因此最新情報有時並未及時更新,或者學程方面並未預料有特殊情況(亞洲出身申請者本來就少)。例如筆者寄信去問波茨坦大學時,其學程顧問就表示:如果母語是亞洲語言,那即使沒有第二歐語也能申請。不過,例如筆者寄信詢問馬堡大學時,其就表示該條件不能免除。
以鄰接科系換跑道或增加留德機會
德國與美國比較
在進入與美國制度的比較前,首先說明德國的歷史學碩士通常怎麼區分專攻。
多數情況而言,德國的歷史學碩士都是按照時間序,分成四個研究部門:
- 早期史 Abteilung für Alte Geschichte:西羅馬帝國結束為止
- 中世史 Abteilung für Mittelalterliche Geschichte:西羅馬帝國結束至文藝復興前
- 近代早期 Abteilung Geschichte der Frühen Neuzeit:文藝復興至法國大革命前
- 近代史 Abteilung für Geschichte der Neuzeit:法國大革命之後(18世紀後)
這4個部門是多數歷史學研究所的基本編制,頂多是名稱有些差異。例如有些早期史會使用「Antike(上古)」作為部門名稱。又例如波昂大學在近代早期則集中在萊茵蘭地區的歷史,所以命名為「Abteilung Geschichte der Frühen Neuzeit und Rheinische Landesgeschichte」。
另外,關於近代史有兩個要特別注意的名詞:
- Neueste Geschichte:這種乃強調研究時間為19至20世紀
- Moderne Geschichte:這個是現代史的意思
- Zeitgeschichte:也是「現代史」,通常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例如慕尼黑大學「Neueste Geschichte und Zeitgeschichte」專攻,以及波昂大學近代史專攻的講座名「Lehrstuhl für Neuere und Neueste Geschichte」便是其例。
除此之外,通常會有幾個按照功能區分的部門。波昂大學有:
- 歷史教育 Abteilung Didaktik der Geschichte:通常有歷史教育學程的歷史系都有這個部門
- 史源與檔案 Abteilung Historische Grundwissenschaften und Archivkunde:專掌歷史理論與檔案管理
最後,有些院校則有專門針對特定主題或地域的研究部門。波昂大學有:
- 東歐史 Abteilung Osteuropäische Geschichte:因為德國外交政策關係,很多大學都有這個部門
- 憲政、社會與經濟史 Abteilung für Verfassungs-, Sozial- und Wirtschaftsgeschichte:實際就是經濟史
有些大學存藝術史(Kunstgechichte)和博物館學(Museumsstudien)等專攻,甚至有獨立學程。波昂大學有獨立的藝術史碩士學程,博物館學則只有課程設計。
若要確認波昂大學是否有感興趣的領域,則點開歷史學研究所網站選單的「Institut」,並從「專攻部門 Abteilung」的「講座 Lehre」確認。
那麼德國的歷史學系設計跟美國差別在哪?這邊可以簡單結論:
- 美國因為歷史較短,故歷史學系針對本國史斷代,採取以世紀為單位區分。並且多數教授受社會科學影響,會採取主題史導向自我定義。幾所頂尖研究型大學,則會再針對其他地域,安插幾位對應教授。
- 德國大學則常以歐陸史為中心:研究非歐陸的歷史學教授,通常安置於地域研究(例外是藝術史部門分家較少)。此外,美國的網頁通常點開就能找到所有教授,而德國則採取講座制緣故,故每個講座實際都有一定獨立性,這點導致網站設計方面,每位教授都得分別點開查詢。
德國跟美國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碩士的定位不同:
- 美國傳統並無碩士這個設計,而是只有博士學程,並針對沒有攻讀完博士但修完課並通過資格考的學生,提供對應的碩士學位(M.Phil)。後來基於經費需要,另外開設收費的碩士班,修畢後得到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 德國傳統制度也沒有碩士班,但設計並非美國的5年碩博連讀,而是採取5年學碩一體:畢業後學生取得「Diplom」學位。後來因為輟學率高,便按照波隆納進程(Bologna-Prozess),改成「3年學士、2年碩士」的現制。且德國嚴格並無「博士班」,而是採取「Promotion」,得自行與教授談,並且傳統要念4年才能畢業。
因為路徑依循與學力需要,德國的碩士學程招生重視與學士學位的一致性。惟德國的院校也懂與時俱進,許多碩士學程因此逐漸鬆綁學士學位綁定,甚至改採學分認定制度。這邊筆者也據此羅列幾個大家可能忽略的方向,提供大家申請德國碩士的新選擇。
綜合歷史學程
多數歷史學程都會自稱「Geschichte」或「Geschichtswissenschaft」:這兩個詞在歷史學理論有差別,但不影響各位申請。
多數歷史學程都屬於綜合歷史學程:不在學程名稱強調專長,其本身理想上應該包羅萬象,並沒有針對年代、地域和主題有所區別。實務層面則可能受學程發展策略或經費而有重點區分。例如波昂大學本身並無拜占庭史:各位若對此有興趣,至少並不應該報名其歷史學碩士學程。
順帶一提,如果各位有志於攻讀博士,基本應該要選擇沒標註「Lehramt」的學程:這個學程是師培學程,畢業時拿到的學位是「教育學碩士」。此外,多數歷史學程都在綜合大學(Universität),並且跟美國不同,通常學生能直接在該校進行「Promotion」。
以波昂大學而言,這種學程本身存在不分組的「Allgemeine Geschichte」。此外有7個對應其專攻部門的專攻,以及「Internationale Geschichte der Neuzeit」這個跨部門的專攻(點我、歷史教育則為歷史教育學程)。就實際學習內容而言,除「Allgemeine Geschichte」和「Internationale Geschichte der Neuzeit」,通常會要求7門課是對應其專攻,2門課則涉及跨專攻,例如「Neuzeit」還是可以修早期史和中世史的課。
但是,這並不代表各位找碩士學程時,就輸入「Geschichte」或「Geschichtswissenschaft」就任務結束。有些大學會針對特定分野,另外成立碩士學程。
前面提過,多數歷史學程,都有前述按照時間序成立的4個部門,以及1個歷史教育部門。但是有些專攻基於特定專攻強勢、較受就業市場歡迎以及性質較為獨特等因素,便會產生獨立學程。例如各院校歷史教育學程通常是獨立設立。
另外,臺灣很少見,如果研究神學或宗教史,則要找神學學程而非歷史學學程,但是根據研究方向,神學碩士可在歷史學研究所進行「Promotion」。
專攻分野學程:藝術史與考古學
另外常見者則是藝術史學程(Kunstgeschichte)和考古學學程(Archäologie):藝術史和考古學在訓練方向迥異於多數歷史專攻,涉及圖像分析或自然科學等專長,並不限於文本,故通常有獨立學程。最近則出現探討如何用AI技術分析文本圖像的科系。
這些專攻即使沒有獨立學程,通常其課表也不同於其他專攻的學生。如果各位研究的題目是早期史、中世史、特殊地域(非洲、近東、中南美洲等)等的非近代史研究,因為技術層面涉及這兩個分野,很大程度也不在歷史學程。這些學程的入學規定繁瑣,可能要各位自行確認錄取規定。
這些科系有那些名字?以考古學相關而言有以下常見幾種:
- 柏林自由大學各考古學碩士學程:有「Klassische Archäologie」(點我、西方文明相關)和「Archaeology of the Ancient World」(點我、包含中國早期史研究)
- 柏林自由大學「Ägyptologie」:埃及學有獨立設置(點我)。另外拜占庭學也有獨立設置,例如海德堡大學「Byzantinische Archäologie und Kunstgeschichte」(點我),但是有些會劃分在中世紀研究(Mittelalterstudien),例如科隆大學
- 雷根斯堡大學「Vor- und Frühgeschichte」:包含海德堡大學在內都有「史前與早期史」的部門,慕尼黑則是「考古、史前和早期史」,有些使用關鍵字「Ur- und Frühgeschichte」。這邊之所以列舉雷根斯堡大學,因為該校學程有個特色:其學程名稱分很細,又很喜歡隨時改名,所以常常找個科系要找很久(點我)
- 法蘭克福大學各考古學碩士學程:分成羅馬、近東、貨幣與經濟等部門(點我)
藝術史學程的名稱,除簡單的「Kunstgeschichte」,還會有以下幾種:
- 柏林自由大學「Kunstgeschichte im globalen Kontext」:分非洲、歐美與東亞三部門(點我)
- 波昂大學「Europäische und Asiatische Kunstgeschichte」:雖然也有普通的藝術史學程(點我),但這個專門針對歐洲和亞洲(實際為東亞和南亞)的藝術史進行比較(點我)
- 波鴻魯爾大學「Kunstgeschichte der Moderne und Gegenwart」:很明確針專攻近現代(點我)
搜尋藝術史要注意其專攻分野,這方面建議寄信去問學程顧問或教授。另外有些會使用「圖像學 Bildwissenschaft」的關鍵字,但是在搜尋時影響不大。
涉及數位技術的考古與藝術相關科系名稱比較不確定,但有例如柏林自由大學「Digital Studies of Ancient Texts」這種獨立學程(點我)。有些科系即使沒有獨立學程,可能也有相關的研究計畫或輔助制度,但是這個就得慢慢查詢。
最後,有兩個學程也跟考古學和藝術史有直接相關:
- 中世紀研究(Mittelalterstudien):例如波昂大學(點我)和科隆大學(點我)都有對應學程。波昂大學的中世紀研究碩士學程不由歷史學研究所負責。
- 文藝復興研究(Renaissance-Studien):例如波昂大學(點我)和許多大學都有對應學程。
專攻分野學程:公共史學、全球史與現代史
另外值得獨立介紹者有博物館學、公共史學(Public History=大眾史學)和現代史(Zeitgeschichte):這幾個專攻分野的特色,在於有「專注於近代」和「面相大眾與市場」的特性。並且,這些分野與數位人文和傳播學(Medienwissenschaft)的相容性也很好。這幾個也是「冷門科系」歷史學中,相對入世且略受注目的學科。
德國擁有公共史學研究社群的歷史學研究所,在研究方向通常也重視社會史取向。這種科系舉例而言有:
- 柏林自由大學「Public History」:畢竟佔盡地利。如果各位對納粹或猶太人研究有興趣,可以順便檢索這個學程(點我)
- 布萊梅大學「Public History」:布萊梅也是左派很強的城市(點我)
- 波昂大學「Politisch-Historische Studien」:幾個博物館和政治教育機構支援,專攻政治教育且限定有就職經驗,但需要付學費(點我)
- 錫根大學「Geschichte der Moderne」:該校歷史學程有不重視前近代史的特徵(點我)
- 波茨坦大學「Zeitgeschichte」:波茨坦和慕尼黑的近代史研究所聯合支援,專攻近現代史(點我)
- 維也納大學「Zeitgeschichte und Medien」:結合全球史與媒體研究(點我)
- 柏林自由大學「Global History」:德國唯一英語授課的歷史學學程(點我)
- 弗萊堡大學「Vergleichende Geschichte der Neuzeit」:以近現代史斷代為範圍的比較史學學程(點我)
- 萊比錫大學「Geschichte: Vertiefen – Forschen – Anwenden」:著重歐洲史、現代史和思想史領域(點我)
萊比錫大學的歷史學程中,「Mittlere und Neuere Geschichte」側重訓練史學研究者,而「Geschichte: Vertiefen – Forschen – Anwenden」則側重公共史學訓練。
波茨坦大學的現代史學程,本身將實習列為必修,也鼓勵學生尋找政策智庫等非博物館的實習:本身在戰略研究領域,也和波昂大學有合作。「現代史」命名的學程,除波茨坦大學,就只有維也納大學,但後者則重視結合全球史與媒體研究。
德國專攻全球史的學程有:柏林自由大學、海德堡大學與Bayreuth大學。其中柏林自由大學的學程與洪堡大學合作,是唯二純英語授課的歷史碩士學程。該學程教授「Sebastian Conrad」的著作『What is Global History?』在臺灣有翻譯本。海德堡大學則是德語授課。類似全球史部門則有比較史學部門,例如弗萊堡大學的「近代比較史學」學程。另外,維也納的中歐大學因為辦學時間短與接近東歐的因素,側重社會史與中東歐地域研究,在博士層級有比較史學研究(點我、英語授課)。
專攻分野學程:專門科目與雙主修學程
德國部分大學歷史學程在制度面有雙主修(2-Fach)設計:另一個主修可為政治學、社會學或文學:
波昂大學則只有學士歷史雙主修學程(點我)。嚴格而言,這個設計有點多此一舉:本來例如波昂大學的歷史學碩士學程,就內建可選修其他學科課程的學分數(參考「綜合歷史學程」小節)。因此,碩士階段的雙主修學程設計,本身跟大學的官僚主義比較有關。
比較有實際意義的雙主修學程,是結合專門科目的歷史學學程。多數這類學程與社會、經濟與文化史有關,只有馬堡大學有專攻國際政治史的學程,以及耶拿大學有結合政治學的學程。這邊的小規律是:命名並立「經濟社會」多重視實證與社會科學,「社會文化」則偏向批判與後現代文化研究。
幾個典型案例有:
- 卡爾斯魯厄工大「Europäische Kultur und Ideengeschichte」:專攻文化與思想史(點我)
- 錫根大學「Kultur, Geschichte, Gesellschaft」:看名稱就知道著重社會與文化史(點我)
- 哥廷根大學「History of Global Markets」:學程著重全球經濟史,與Erasmus計畫有合作(點我)
- 馬堡大學「Europäische Wirtschafts- und Sozialgeschichte」:就是社會經濟史研究(點我)
- 馬堡大學「Geschichte der Internationalen Politik」:德國唯一專攻國際政治史的學程(點我)
- 耶拿大學「Geschichte und Politik des 20. Jahrhunderts」:專攻20世紀政治史(點我)
上述之外,有個擦邊文化史研究的關鍵字是「文化研究 Kulturwissenschaft」,這邊就不特別列舉。
馬堡大學國際政治史學程是因為該校有位較重要的外交史教授(冷知識:德國第一個日本研究所,也是設立在馬堡大學,不過已經倒閉)。至於耶拿大學的「20世紀歷史與政治」學程是其政治學研究所與歷史學研究所合辦學程,也是與政治學相關的雙主修學程。
不少學程雖然沒寫「歷史」,但是跟歷史學高度相關,並接受以歷史學背景申請:
- 歐斯納布魯克大學「Internationale Migration und Interkulturelle Beziehungen」:專攻移民研究(點我)
- 波昂大學「Dependency and Slavery Studies」:英語授課學程,結合歷史學與社會學,專攻奴隸制研究(點我)
- 波茨坦大學「War and Conflict Studies」:德語授課學程,專攻戰爭與軍事研究,學程設計偏重軍事史與近代史(點我)
其中波茨坦大學「War and Conflict Studies」有對應英語學程「International War Studies」,本身與都柏林大學合作的學位(點我、去都柏林大學時支付對方學費)。
如果各位想就讀商學或經濟學領域,但是受限於學位綁定,則有這個學程可以選擇:
- 曼海姆大學「Kultur und Wirtschaft: Geshichte」:結合歷史學與經濟學或商學(點我)
這應該是德國公立大學中,唯一針對歷史學出身的學生設計的經濟學與商學相關學程(扣除經濟史)。曼海姆大學「Kultur und Wirtschaft」系列學程,本身也有針對語言學和哲學專長設計的版本。
通常雙主修的語言要求只有德語和英語,但是有些學程會要求動機信等其他文件,申請時得特別注意。
順帶強調:多數時候專門史學並沒有獨立學程。例如斯圖加特大學的歷史學程有企業史講座(Unternehmensgeschichte),但是並沒有獨立的學程(點我)。同理,例如目前波昂大學歷史學研究所也有財政史專長的教授,但是也並非獨立專攻部門。
專攻分野學程:自然科學技術史學程
歐美本身有很多獨立的科學史的學程(東亞通常會依附在專業科系)。並且數位人文的學程也不少:筆者在日本時,也就只有東大有關於數位人文的碩士級學際學程,臺灣雖然有個別師資,但仍然很少見(扣除圖書館學系)。
有些歷史學研究所有設置自然、科學或技術史的講座。例如慕尼黑大學「科學史 Wissenschaftsgeschichte」講座(點我)和斯圖加特大學「自然科學與技術史 Geschicht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und Technik」講座(點我)與「技術的歷史影響 Wirkungsgeschichte der Technik」講座(點我)。不過,特別是年輕大學或理工大學,有針對自然、科學或技術史,設置獨立碩士學程。
搜索此分野學程的關鍵字較複雜,並且搜尋時要連同理工科技大學搜尋(傳統大學相對較少)。特別注意:理工大學的歷史碩士學程,即使沒有特別標示,不少都是自然、科學與技術史為主的課表。例如達姆施塔特理工大學(TU Darmstadt)的歷史學碩士學程(點我)
包含環境史與醫療史都會歸類於這個部分,這邊舉幾個自然、科學與技術史的學程名稱:
- 斯圖加特大學「Geschichte. Quellen und Deutungen」:說白就是科普教育學程(點我)。同校另有「Wissenskulturen」學程,可以選自然科學史的課程模組(點我)
- 耶拿大學「Geschicht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也是著重科學史的學程(點我)
- 雷根斯堡大學「Wissenschaftsgeschichte」:科學史學程,圍繞STS(點我)
- 伍珀塔大學「Geistes- und Kulturwissenschaften」:於雙主修學程可選擇「Wissenschafts- und Technikgeschichte」(點我)
- 柏林理工大學「Theorie und Geschichte der Wissenschaft und Technik」:不要和學士學程「Kultur und Technik」搞混(點我)
- 慕尼黑理工大學「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英語學程,這是慕尼黑工大少見頒發「Master of Arts」的學程(點我)
慕尼黑理工大學有幾個文理融合政策研究英語授課碩士學程(例如「Politics & Technology」學程)。但是注意:這些學程跟多數歷史學程不同,都會有動機信和面試等比較繁複的篩選過程。並且慕尼黑工大針對非歐盟學生收取每學期3000歐元學費,而斯圖加特大學則有巴符州每學期1500歐元的學費。
自然、科學與技術史學程時常涉及「STS理論 Science-Techology-Society」,因此反而比政治經濟史更哲學導向。例如波鴻魯爾大學「HPS+」學程,若不仔細看會以為是純哲學研究(點我)。另外,漢堡大學的自然科學史只有學士級的輔修(點我)。
專攻分野學程:數位人文學與理轉學程
臺灣大學的特色「圖書館學」最早源自美國,在德國較為少見。例如波昂大學或海德堡大學,其圖書館仍是按照入館年份排書,而非圖書分類法…
相對而言「數位人文學」則是在歐陸發展的學科:在德國這些學程都直接命名「Digital Humanities」。實務面這些學程算是替各位轉資工開後門,這邊舉幾個例子:
- 哥廷根大學「Digital Humanities」:英語授課,人文社會科學學士要修18學分的「Python」課程(點我)
- 萊比錫大學「Digital Humanities」:德語授課,這個也是前置條件很複雜的學程(點我)
- 斯圖加特大學「Digital Humanities」:德語授課,這個學程前置條件簡單很多(點我)
- 馬堡大學「Cultural Data Studies」:德語授課,這個是學程名稱很難聯想到的學程(點我)
- 達姆施塔特理工大學「Data and Discourse Studies」:英語授課,現代史專攻可以申請(點我)
德國還有其他「Digital Humanities」學程,這邊是特別根據錄取條件選幾個案例。數位人文學程雖然開放非電腦工程科系學生申請,但是多數有基本門檻。例如歷史學背景報考萊比錫大學,得先修10學分數位人文學課程,以及40學分資工課程。哥廷根大學比較寬鬆,只要求學習「Python」。
補充:萊比錫大學有些資訊相關學程是採學分認定,代表歷史學出身也能申請(例如其「Data Science」點我)。
相對而言,斯圖加特大學就真的只要求人文社會科學學位,且理工科系出身不能申請。同樣地,馬堡大學「Cultural Data Studies」也式純粹針對人文社會科系出身者。
比較特別是達姆施塔特理工大學「Data and Discourse Studies」學程:這個學程的內容可能大家看完一頭霧水,但簡單來說就是文字探勘。目前筆者有找到的就只有一篇日語的經驗分享,是針對文組轉理組學生的訪問:
不過該分享者雖非理組出身,卻有在日本先就讀兩年電腦工程(應該是短大),才申請德國資工碩士,並非文組畢業就立即出發。雖然申請時不要求履修計算機科學課程,但是還是建議在學時學編程或修課,在寫動機信時也會較有底氣。
有兩種學程雖然感覺跟文組有關,但是基本歷史學學士不能申請:
- 媒體資訊學 Medieninformatik:跟傳播和媒體設計有關,但是本質是資工系,所以自然不能申請
- 電腦語言學 Computerlinguistik:雖然語言學是文組科系,但是同樣也限定文組只有語言學學士可以申請
歐洲與地域研究學程
因為本位主義影響,原則人文社會科系之間,都會互相拒絕對方以其的學位。因此,如果用歷史學學士學位申請政治學或社會學的碩士學程,很容易還是會被駁回申請(雖然很多臺灣人認為社會學跟歷史學系出同源)。基本而言,歷史學學士申請非歷史學碩士學程,只有以下幾種可能:
- 著重歷史學訓練的專門科目學程:請參考前面小節說明(點我)
- 鼓勵人文社會科系申請者的「理轉」學程:請參考前一小節說明(點我)
- 地域研究與歐洲研究學程
- 伊拉斯莫斯學程((Erasmus Mundus)
- 從非德國合作校繞回德國境內大學
- 未綁定學位的學程
德國未綁定學位學程很少,但是如同柏林自由大學的歷史學碩士,同校「Sociology – European Societies」或其他學程,也都是以學分作為前置學位判斷,努力找還是可能有。然而,最不用煩惱的「天然申請目標」,應該是地域研究和歐洲研究學程:因為地域研究本身就主打學際性,歷史系學生基本都可以申請。
以歐洲研究而言有這些學程:
- 萊比錫大學「European Studies」:英語授課(點我)
- 科隆大學「European Studies」:英語授課,與馬斯垂克大學合作的雙聯學位,有學分綁定(點我)
- 康士坦茲大學「Globale Europastudien」:德語授課,德語外沒有語言要求(點我)
- 波鴻魯爾大學「European Culture and Economy」:德語與英語授課,針對不同學位有額外學分要求(點我)
- 雷根斯堡大學「Interkulturelle Europastudien」:包含德語在內多語言授課,語言與額外要求非常高(點我)
- 奧古斯堡大學「Interdisziplinäre Europastudien」:綜合包含歷史在內的人文、政治與法學學科(點我)
這些學程中,萊比錫大學與科隆大學皆為純英語授課,而科隆大學的學程與馬斯垂克大學合作,並審核前置學程的政治學課程學分(有指定課程種類)。其他學程則德語授課居多,並且有些要求就職經驗或多語能力的條件,例如雷根斯堡大學。波鴻魯爾大學則是德語學程,同時要求雅思6分,但是針對不同學習背景,有不同的前置學分要求。
特別注意:「歐洲研究」跟「歐盟研究」是不同的學門。後者本身是政治學的專業學門,在德國會綁定政治學學士,且通常要求工作經驗,並且需要繳學費。例如波茨坦大學「European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點我)和維也納大學「European Studies」(點我)。
歐洲研究以外,地域研究也是以歷史學士學位可以申請的學程。地域研究本身與外語科系發展為一體兩面,前置科系也多是外語科系。不過,申請時要注意:該學程專攻重視文學語言學研究,還是社會科學研究。德國最多的地域研究學程是中東歐研究,才會有其他地域或國家。通常學程名稱有「學際 interdisziplinär」或「整合 integriert」者為偏重社會科學研究。
這邊舉幾個例子:
- 東歐研究 Slavistik oder Osteuropastudien: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波茨坦大學(點我)、慕尼黑大學(點我)、維也納大學(點我)
- 東南歐研究 Südosteuropastudien:耶拿大學(點我)
- 波蘭研究 Polenstudien oder Polonistik:哈勒大學(點我)、美茵茲大學(點我)、基爾大學(點我)
- 俄羅斯研究 Russlandstudien:弗萊堡大學(點我、目前停辦)、美茵茲大學(點我)、基爾大學(點我)
- 亞洲研究(德語)Asienwissenschaft:波昂大學(點我)、杜賓根大學(點我、只有中、日、韓三國)
- 東亞研究(英語)East Asian Studies: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法蘭克福大學(點我)、杜伊斯堡大學(點我)、維也納大學(點我)
- 日本研究 Japanstudien oder Japanologie:海德堡大學(點我)、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杜賽道夫大學(點我)
- 韓國研究 Koreastudien oder Koreanistik: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杜賓根大學(點我)、漢堡大學(點我)
- 中國研究 Chinastudien oder Sinologie:海德堡大學(點我)、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杜賓根大學(點我)、弗萊堡大學(點我、英語授課)
- 北美研究 North American Studies:波昂大學(點我)、柏林自由大學(點我)、漢諾威大學(點我、側重歷史研究)
- 其他地域研究:英國(點我、洪堡大學)、拉美(點我、柏林自由大學)、東南亞(點我、法蘭克福大學)、南亞、中東與伊斯蘭世界等
這裡只是舉例有哪些地域研究,不代表筆者推薦與否。例如東南亞研究應該萊登或其他西歐國家較好(殖民歷史緣故)。此外,有些地域學程念完,應該會很難找工作(例如東南歐研究或波羅的海研究等)。並且,目前與俄國校際合作因為烏克蘭戰爭都暫停,許多俄國研究科系目前都是枯念資料空轉的狀況。
多數地域研究學程主要授課語言是德語,並佐以英語授課課程。惟東亞研究、中國研究、北美研究與全球南方地域研究學程,則較多採英語授課(波昂大學北美研究要求B1程度德語)。另外,洪堡大學則有「Sozialwissenschaften」學程與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會山分校合作,研究跨大西洋關係(點我、滯美期間付對方學費)
德國中東歐地域研究多來自歷史研究,用於應對歐盟東擴與中東歐市場需求。筆者查到目前僅哥廷根大學有獨立東歐史碩士學程,與聖彼得堡HSE有合作(點我)。因為中東歐國家眾多,通常各校都有幾個主要研究對象,例如波昂大學集中俄羅斯、波蘭和烏克蘭(最近)。其他如匈牙利、捷克或斯洛伐克等,則要自行碰運氣(例如波昂大學有匈牙利研究者)。想研究捷克則以臺大政治系雙聯學位前往布拉格查理大學比較實際…
傳統德國大學若有東亞研究,都是以漢學和日本學出發:例如海德堡大學並無韓國學,而杜賓根大學漢學號稱德國最強。韓國學則起步晚,因此有設置的大學少,但相對則社科研究較無被語言學卡位的困擾。波昂大學亞洲研究較為特殊:本身研究對象包含亞洲各地域(含土耳其但不含阿拉伯世界),但只有日本和韓國另有雙聯學位計畫(TEACH、點我):因為德國針對日韓兩國政治經濟研究資源不足,雙聯學位有助於互補資源。
東亞研究在德國算是小幅擴張中。例如柏林自由大學的英語授課東亞碩士學程才新創於2022年,這之前只有針對東亞各國的德語授課學程。順帶一提,波鴻魯爾大學、特里爾大學、杜伊斯堡(中國城)大學、哥廷根大學的東亞研究,特色在與中國合作較多,直到近來前二者才與杜賓根大學合作,發展臺灣研究群體(點我)。相對而言,杜賽道夫大學側重現代日本研究,甚至針對留日經驗者,準備一年碩士學程(點我)。
最後,不少地域研究在德語和英語之外,有基於研究需要的額外語言要求:
- 就讀後要求:例如波茨坦大學「Osteuropäische Kulturstudien」學程錄取時無其他語言要求,但是攻讀雙聯學位則有。例如前往華沙要求B2程度波蘭語
- 就讀前要求:不少東亞研究相關學程規定,至少要有對應歐語CEFR框架B1或B2程度的東亞語言能力(日語相當於N3或N2程度:沒有德國的學程要求N1程度)
最後稍微解釋伊拉斯莫斯學程(Erasmus Mundus,不要跟「Erasmus+」搞混)。這幾個是以歷史學學位可以申請的與德國相關學程:
- 萊比錫大學「Global Studies」:在德語區也跟維也納大學合作,類似國際關係與全球史結合(點我)
- 哥廷根大學「GLOCAL」:對應該校「History of Global Markets」學程(點我)
- 哥廷根大學「Euroculture」:這個說是文化研究也有點微妙,筆者也不知道這怎麼解釋,但聽過有臺灣人讀過(點我)
- 奧登堡大學「EMMIR」:專攻移民問題的碩士學程,全稱「European Master in Migration and Intercultural Relations」(點我)
伊拉斯莫斯學程可能有全額獎學金(要提早遞件申請),並要求動機信乃至推薦信等資料。缺點是通常評價學習較不扎實,且留在歐盟時存在就業困難(畢竟沒常駐某國,本身也並非歐洲人)。伊拉斯莫斯學程實則不會綁定學位,但是若是德國主持的計畫,則會針對學位與學分審核。類似地,洪堡大學「European History」碩士學程,也能從其他地區提出申請,就能迴避學歷要求的規定(但是語言要求會變)。
前面所列伊拉斯莫斯學程都是「在德國」且歡迎「歷史學」背景申請的學位。歐盟也贊助其他地區大學中東歐研究(點我、這個還能去愛沙尼亞)和戰略研究(點我)的學程。如果沒有考慮必然待在德國,也可以考慮這些學程。
雙聯碩士學位學程
相對於政治學和社會學,歷史學的雙聯碩士學位學程很少見。扣除地域研究之外,比較常見的歷史學雙聯學位,都是跟法國合作居多。
雙聯學位跟交換最大的差別,在於雙聯學位會同時取得兩校的學位。如果兩邊都是公立大學,則有些時候可能會提供額外生活費。至於是否要寫兩篇碩士論文,則要視各院校規定。相對而言,通常對於語言有較高門檻,例如慕尼黑大學與索邦大學的合作,本身要求法語至少要B2程度(但這比法國大學自身要求的C1程度寬鬆)。
這種雙聯學位比較少見,筆者看過的只有:
另外,特里爾大學有德語法語雙軌歷史學程(deutsch-französischer Studiengang im Fach Geschichte、點我):這個學程筆者也不清楚實際如何運作,但是也是同時要德語和法語能力的學程,只是並不是雙學位(特里爾是接近法國的邊境城市)。
其他多數都是地域研究相關的學程,例如海德堡大學的日本學研究跟京都大學有合作(兩個城市都有哲學之道,後面是抄前面的)。
申請過程與錄取後注意事項
這邊簡單說明申請過程與錄取過後的注意事項
申請過程注意事項
多數大學的申請皆透過「Uni-Assist」進行申請,並且文件多半得透過其「VPD」公證。雖然有手續費缺點(法蘭克福大學例外),但是優點是手續簡便,基本不用每種文件重複公證。
不過,波昂大學、海德堡大學和漢堡大學都是比較特立獨行的大學:他們只接受用自己的系統申請。並且,申請波昂大學的歷史學碩士,遞交文件都必須要進行公證(僅波昂大學的DSH證書例外):因此如果有跑大地需要的申請者,可能自己要抓好時間。比較慶幸的是,波昂大學推動無紙化,所以申請歷史學碩士學程,目前原則不用再寄送紙本。
波昂大學2023學年度,冬學期碩士學程申請時間皆為6月至7月15日,夏學期則為12月至1月15日。2024學年度10月冬學期的學程報名時間則沒有統一。幾個有錄取名額限制的學程報名時間維持6月3日至7月15日,而歷史學程等部分學程則前後延伸,自5月13日起至9月2日止。至於夏學期報名預估應該也差不多是12月初開始。
關於申請時間,無論哪間大學有3個重點:
- 如果是申請夏學期入學,要注意聖誕假期會拖延大學端和德國郵政的辦事效率
- 有些大學會針對非歐盟與歐盟學生,有不同的申請時段,例如非歐盟學生得提早申請法蘭克福大學
- 德國各邦乃至各校的申請時間都不同,例如柏林自由大學通常在5月底截止,而曼海姆大學則是在其他學校開始放假時開學,申請季自然要提前
錄取過後注意事項:居住事宜
錄取後應該要做的事情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居住事宜,另外一類是大學行政事宜。
首先是關於居住事宜部分,大概可以分成這幾點:
- 簽證申請: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就能向德協預約時段。目前德國更改流程,德協得以自行核發簽證,時間最快能落在2週內
- 戶籍登記:無論是否找到房子,都要先向波昂民政機關預約登記時段,波昂市內4個民政機關都可以登記
- 租屋找尋:同時向大學生協登記租屋申請,並且以私立學生宿舍與WG為中心找租屋處。私立學生宿舍時間越早越容易租到
- 手機與開戶:手機會綁定地址,可以先回答飯店地址。開戶會綁定手機,至於戶籍登記則不一定
- 居留證申請:目前波昂辦理後會先給兩年期的紙本居留證,直到各位領到卡式居留證為止,這個紙本都有效
關於簽證跟租屋,可以參考筆者的兩篇文章:
錄取過後注意事項:大學行政事宜
再者是大學行政事宜,這部分也能分成幾點:
- 註冊(Einschreibung):如果申請時沒有德語證書,要提出德語證書才能註冊成功
- 領學生證(Studierendenausweis):紙本有時會等抵達德國才寄到台灣,可以下載波昂大學APP解決,或在學生事務處重辦一張
- 開通帳號權限:這個根據說明書從GOsa開通,要開通這個才能選課
- 選課(Belegung):波昂大學的課程目錄為「BASIS」,選課和退選都是透過這裡
- 確認信箱與教材:波昂大學類似臺大CEIBA的平臺為「e-campus」,下載教材是透過這裡,也能讀課程通知
- 辦圖書證:波昂大學的圖書證是另外辦理,並且每年辦理一次,等待時間2週左右
學生證綁定「Deutschlandsemesterticket」,雖然被要求出示時可以使用波昂大學的APP,但有時候因為網路會練不到,建議平時要手機截圖「Deutschlandsemesterticket」畫面,否則就只能祈禱每次驗票時列車內網路都很穩定。
有4個各位也得同時趕快搶到的課程:
- 預備課程(Vorkurse):比較重要的是拉丁語和英語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點我)兩課程。後者7月初大概就會被搶光
- 外語課程:語言學習中心(SLZ)提供外語課程,並且是透過「BASIS」選課,選課截止時間會比正規學程課程早(點我)
- 如果沒有選到外語課:語言學習中心提供免費的「Rosetta Stone」使用權,帳號登錄利用學校信箱帳號(點我)
- 電腦課程:波昂大學提供「Excel」或「Python」等基礎的電腦課程(點我)
- 體育課程:開放當天10點開始能登錄,下午就會被搶光,記得要提早確認登錄時間(點我)
波昂大學的選課會有個「Informationsveranstaltung」負責說明選課事宜,今年時間落在10月2日,並且選課時間4日結束。波昂大學的「BASIS」操作有些複雜,但簡單來說操作如下:
- 各位選課只能從自己想定的專攻方向選課:雖然課都相同,但是應該避免操作時從不同專攻的資料夾選課
- 如果是對應專攻部門的專攻,那麼模組1跟模組2原則都選擇該部門的課,而模組3可以選其他組的課
- 至於「Internatonale Geschichte der Neuzeit」則是可以在前3個模組自由選擇4個指定部門的課,第4個模組則選非4個指定部門的課
- 選課時必須先把小的數字選完,再選大的數字:例如還沒選「近代史 I」的課,就不要選「近代史 II」的課
- 不同專攻部門開設的課數字是另外計算:例如選1門近代史和1門東歐史,那就是以「近代史 I」和「東歐史 I」選課
- 課程「Kolloquium」是論文構想討論會,寫論文時在選即可
德國大學的選課不等同考試:在登記選課後,必須在另外登記考試,才能夠參加考試;反之,如果沒登記考試,也就暫時不用參加考試,但也自然沒有學分。登記選課的目的在於,有些課程要老師的許可,才能夠參加考試,並且考試通過才能取得學分。有些大學可以不用登記選課,但原則波昂大學特別是「研討課 Seminar」和「演習課 Übung」要登記選課或寄信詢問同意才能參加,「講座課 Vorlesung」則是可以隨意。
最後,剛開始會有一些新生歡迎活動。歷史學程並沒有獨自的歡迎活動,不過例如英語學學程等學程有對應活動。
結論:語言能力要提早準備
目前為止筆者盡量將蒐集到的資訊進行整理,並按照自己的經驗,根據重點進行呈現。
筆者在臺灣和教授討論申請時,通常教授都會強調:針對不能改變的事情就不要過於糾結。這個「不能改變的事情」自然是指GPA或者語言能力等問題,畢竟這些都是過去已經定型的問題,或者必須經年累月才能看到結果。但相對而言,德語乃至第三外語的能力,可能各位最遲在大二就得提前準備,否則等到大四才準備,有可能會拖延到接下來的生涯規劃。並且,語言考試也盡量要預留試錯的回數,這樣時間才不會有太大壓力。
與此同時,另一個要規劃的問題,應該是財務支出的部分。不限於德國,目前越來越多國家,都導入類似限制提領帳戶的制度或要求,確保各位在學期間財力充足。以筆者而言,這代表通常得在前一年就規劃相對應的財務支出,避免匯款時措手不及。此外,即使有限制提領帳戶,可能也會因為一些臨時支出,導致個人財務出現計畫外的赤字。為此建議也要規劃限制提領帳戶以外的備用金。
以上,如果有問題,歡迎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