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位於維也納的聯合國辦事處。奧地利作為冷戰時的中立國,是日內瓦以外聯合國在歐洲最主要的辦事處。臺灣人也能預約參訪(筆者攝影)。
這邊整理國家、國民、國籍等分類的德語單字,並根據國家彙整語言相關單字。
通常在A1程度就會安排表達自身出身地的德語對話練習。筆者建議按照自己和同學的出身地背誦即可,不用全部記住。實則有時候連德國人自己都要查表才知道唸法。
這邊若未盡列的國家,可以利用紙本辭典後面的查表查詢。
章節目錄
德語國家與德語區
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德國 Germany | Deutschland | DER Deutsche DIE Deutsche | deutsch | 德語 Deutsch |
奧地利 Austria | Österreich | DER Österreicher DIE Österreicherin | österreichisch | 德語 Deutsch |
列支敦斯登 Liechtenstein | Liechtenstein | DER Liechtensteiner DIE Liechtensteinerin | liechtensteinisch | 德語 Deutsch |
瑞士 Switzerland | die Schweiz | DER Schweizer DIE Schweizerin | schweizerisch | 德語 Deutsch 法語 Französisch 義大利語 Italienisch 羅曼什語 Rätoromanisch |
這邊首先介紹德語國家的部分。扣除英語,德語和法語是歐洲最強勢的工作語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裔因為散佈在東歐各處,因此在東歐也廣泛使用。就目前而言,「德語國家」只限於德國、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瑞士4國:瑞士雖然有4個官方語言,但是德語母語人口獨佔六成以上。
此外,德語在這幾個國家和地區也存在特殊地位:
- 德語作為國家官方語言:比利時(同法語和荷蘭語)、盧森堡(同法語和盧森堡語)
- 德語作為地域官方語言:北義大利南提洛爾(Südtirol、同義大利語)
- 德語作為地域輔助語言:波蘭奧波列省(Opolskie、官方語言為波蘭語)
比利時和盧森堡因為地理因素,雖然法律語言為法語,但是德語也作為官方語言。波蘭奧波列省則是德裔群聚因素,德語作為輔助語言使用。德語在法國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因為地理與歷史因素相當流通(例如歐根親王來自洛林),但是德語在官方並無特別保障地位。南提洛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原屬奧匈帝國提洛爾,後來同盟國將提洛爾南部,連同奧匈帝國最大港口特里雅斯特(Trieste)劃給義大利。目前南堤洛爾在義大利保留自治地位,通常也視為德語區。
非德語國家:歐洲
西北歐地區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法國 France | Frankreich | DER Franzose DIE Französin | französisch | Französisch |
義大利 Italy | Itatien | DER Italiener DIE Italienerin | italienisch | Italienisch |
西班牙 Spain | Spanien | DER Spanier DIE Spanierin | spanisch | Spanisch |
葡萄牙 Protugal | Protugal | DER Protugiese DIE Protugiesin | protugiesisch | Protugiesisch |
荷蘭 the Niederlands | die Niederlande | DER Niederländer DIE Niederländerin | niederlandisch | Niederländisch |
比利時 Belgium | Belgien | DER Belgier DIE Belgierin | belgisch | Französisch Niederländisch Deutsch |
盧森堡 Luxembourg | Luxemburg | DER Luxemburger DIE Luxemburgerin | luxemburgisch | Luxemburgisch Französisch |
英國 Britain = the UK | Großbritannien =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 DER Brite DIE Britin | britisch | Englisch |
愛爾蘭 Ireland | Irland | DER Ire DIE Irin | irisch | Irisch Englisch |
丹麥 Denmark | Dänermark | DER Däne DIE Dänin | dänisch | Dänisch |
挪威 Norway | Norwegen | DER Norweger DIE Norwegin | norwegisch | Norwegisch |
瑞典 Sweden | Schweden | DER Schwede DIE Schwedin | schwedisch | Schwedisch |
芬蘭 Finland | Finnland | DER Finne DIE Finnin | finnisch | Finnisch |
冰島 Iceland | Island | DER Isländer DIE Isländerin | isländisch | Isländisch |
英國的語言保留「英格蘭語」說法,其他部分連同國名則改用「大不列顛」稱呼,簡寫為「GB」。
這張表省略幾個不常用到的小國:「馬爾他 Malta」、「安道爾 Andorra」、「摩納哥 Monaco」和「聖馬力諾 San Marino」。當中只有馬爾他是歐盟會員國。
歐洲國名中「愛爾蘭 Irland」、「冰島 Island」和「愛沙尼亞 Estland」最容易被搞混,背誦時要特別注意。
這裡「尼德蘭 Die Niedelande」是歐洲唯一為複數的國名,與其起源於合省國的原因有關,這點和英語相同。不過,英國的正式國名「聯合王國」仍然保持單數。最後「荷比盧三國」在德語的表示為「DAS Benelux」:這是取三國的字首而來,並且並無「小國」的意思。
中東歐地區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波蘭 Poland | Polen | DER Pole DIE Polin | polnisch | Polnisch |
捷克 Czech | Tschechien | DER Tscheche DIE Tschechin | tschechisch | Tschechisch |
斯洛伐克 Slovakia | die Slowakei | DER Slowake DIE Slowakin | slowakisch | Slowakisch |
匈牙利 Hungary | Ungarn | DER Ungar DIE Ungarin | ungarisch | Ungarisch |
俄羅斯 Russia | Russland | DER Russe DIE Russin | russisch | Russisch |
烏克蘭 Ukrain | die Ukraine | DER Ukrainer DIE Ukrainerin | ukrainisch | Ukrainish Russisch |
白羅斯 Belarus | Belarus = Weißrussland | DER Belarusse DIE Belarussin | belarussisch | Belarussisch Russisch |
愛沙尼亞 Estonia | Estland | DER Este DER Estin | estnisch | Estnisch |
拉脫維亞 Latvia | Lettland | DER Lette DIE Lettin | lettisch | Lettisch |
立陶宛 Lithuania | Litauen | DER Litauer DIE Litauerin | litauisch | Litauisch |
羅馬尼亞 Romania | Rumänien | DER Rumäne DIE Rumänin | rumänisch | Rumänisch |
保加利亞 Bulgaria | Bulgarien | DER Bulgare DIE Bulgarin | bulgarisch | Bulgarisch |
這邊省略「摩爾多瓦 Moldau」國名:若非俄烏戰爭,可能流經布拉格的「莫道爾河 Moldau」還比較常用。
請避免將「捷克 Tschechien」和「車臣 Tschetschenien」搞混。目前華語「捷克」源自捷克斯洛伐克(Československo = Tschechoslowakei, 1918-1992)中「Česko- = Tschecho-」部分。捷克有段時間偏好用全稱「捷克共和國 Tschechische Republik」自稱。斯洛伐克語跟捷克語的關係類似關西腔之於標準語:斯洛伐克人能聽懂捷克語,捷克人聽不懂斯洛伐克語。
匈牙利的德語要有點想像力:把英語「Hungary」的「h-」去掉,並將結尾改成「-n」,就會是德語的「Ungarn」。
目前華語以廢除「白俄羅斯」用法,改稱「白羅斯」。不過原本「Russland」就是指「羅斯人的土地」,只是因為滿語必須加「俄」以便發音,才導致「羅斯」變成「俄羅斯」。這個修改事實有點多此一舉。只是德語中確實仍保留「Weißrussland」的說法,惟目前則少見。
波羅的海三國合稱「DAS Batikum」。而愛沙尼亞的形容詞可為「estländisch」,並衍伸出人群單字「Estländer/in」 。「愛沙尼亞 Estland」跟「奧地利 Österreich」都是「東國」的意思:條頓騎士團最東擴至楚德湖,並被諾夫哥羅德的涅夫斯基擊敗。城市納爾瓦(Narva)和楚德湖(Peipussee oder Чудское озеро)也是目前俄羅斯與愛沙尼亞的邊界。
俄語在獨立國家國協雖然通行,但是目前只有俄國、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採用為官方語言。歐洲除白俄羅斯,主要通行於烏克蘭東部與波羅的海三國,不過俄語在波羅的海三國年輕世代間的使用正在減少。
東南歐地區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希臘 Greece | Grießenland | DER Grieche DIE Griechin | griechisch | Griechisch |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 Slowenien | DER Slowene DIE Slowenin | slowenisch | Slowenisch |
克羅埃西亞 Croatia | Kroatien | DER Kroate DIE Kroatin | kroatisch | Kroatisch |
塞爾維亞 Serbia | Serbien | DER Serbe DIE Serbin | serbisch | Serbisch |
波士尼亞 Bosnia | Bosnien | DER Bosnier DIE Bosnierin | bosnisch | Bosnisch |
阿爾巴尼亞 Albania | Albanien | DER Albaner DIE Albanerin | albanisch | Albanisch |
這張表省略「黑山(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科索沃 Kosovo」和「北馬其頓 Nordmazedonien」四國。這些國家都並非歐盟成員國,並且塞爾維亞不承認科索沃。另外,保加利亞也可以算東南歐。
東南歐(Südosteuropa)的概念最早成熟於20世紀初奧匈帝國往巴爾幹半島(DIE Balkanhalbinsel)擴張的年代。這邊除奧匈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最主要的國家則為塞爾維亞。1918年塞爾維亞利用奧匈帝國與鄂圖曼帝國解體的權力真空,整合附近的地區,便成為「南斯拉夫 Jugoslawien」:南斯拉夫於1992年陷入內戰,最終於2003年解體。在語言方面,雖然區分為很多種,不過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和波士尼亞語都可以互通(關係類似印尼語和馬來西亞語),而北馬其頓語的語法相較於前三者較為混亂。
塞普勒斯(Zypern)屬於亞洲國家,不過因為南邊希臘裔居多,故南賽普勒斯單獨被納入歐盟國家。
歐洲地理區的劃分
西歐原則以羅曼語系為主,包含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除英語有全球影響力,法語和西班牙與則因殖民因素,分別在非洲與拉丁美洲有廣泛影響力;義大利語則在西歐南部影響較大。在歐盟內部,則限定以英語、法語和德語作為作業語言(procedural languages)。另外,廣義的「西歐」則包含斯堪地那維亞和冰島等北歐五國,不過這些國家的語言並無全球影響力。
中東歐則以斯拉夫語系為主。東歐的劃分主要來自地緣政治因素,位於什切青(Stettin)和特里雅斯特(Trieste)以東的地域為東歐,河流則以易北河和多瑙河為區分(惟河流劃分並不精確)。蘇聯解體後,東歐國家則復興19世紀的地理學用語,提倡「中歐」作為代稱:通常包含德國,但是例如米蘭昆德拉則排除德國。而舊南斯拉夫所處巴爾幹半島,則另外又稱為「西南歐 Südosteuropa」:這個詞最早源自世紀轉換期。
東歐國家的均質化要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放逐德裔才完成,即使如此「中東歐」內部的語言仍然非常龐雜。原則以西斯拉夫語系佔多數,包含波蘭、捷克和前南斯拉夫諸國語。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則屬東斯拉夫語,當中俄語在東歐與獨立國家國協影響較大,惟影響力正走向衰退。比較複雜者有:匈牙利為馬札爾語、羅馬尼亞語屬羅曼語系、愛沙尼亞語屬芬語系、拉脫維亞語和立陶宛語則跟低地德語接近。字母方面,多數歐洲國家都採用拉丁字母,主要僅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白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採用西里爾字母,當中塞爾維亞語在年輕人中拉丁化較普遍。
基於分類方便的技術性因素,這篇文章將西歐和北歐劃分在一起,並將西南歐從中東歐分開。此外,德語國家因為已經介紹過,就不另外重覆。
非德語國家:東亞(含紐澳)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臺灣 Taiwan | Taiwan | DER Taiwaner DIE Taiwanerin | taiwanisch | Taiwanisch / Manderin |
日本 Japan | Japan | DER Japaner DIE Japanerin | japanisch | Japanisch |
韓國 S. Korea | Südorea | DER Koreaner DIE Koreanerin | koreanisch | Koreanisch |
北朝鮮 N. Korea | Nordkorea | DER Koreaner DIE Koreanerin | nordkoreanisch | Koreanisch |
中國 China | China | DER Chinese DIE Chinesin | chinesisch | Chinesisch |
蒙古 Mongolia | die Mongolei | DER Mongole DIE Mongolin | mongolisch | Mongolisch |
越南 Vietnam | Vietnam | DER Vietnamese DIE Vietnamesin | vietnamesisch | Vietnamesisch |
這邊以臺灣為中心逆時針排列,列舉目前現存的東亞國家。此外也將紐西蘭和澳洲納入於此。
原則人群方面,日本、韓國和臺灣歸為同一類造字法則,而中國、蒙古和越南則歸為另一個造字法則(請見本篇「德語中人群字尾」小節)。
不過「臺灣人」在辭典有兩種寫法:「DER Taiwaner」和「DER Taiwanese」。這邊比較幾種辭典的收錄:
這些國家當中,只有蒙古是加陰性冠詞:很多「-ei」結尾的國家都得加陰性冠詞(參考:點我)。
香港人和在德國臺灣人,通常習慣用「Manderin」取代「Chinesisch」:嚴格而言「Manderin」是指北京官話,「Chinesisch」則是指「China」這塊土地的所有語言。不過這個取代主要還是避免與中國混同的成分居多。
至於韓國方面,因為北朝鮮人在歐洲很少見,所以不用特別加字首「süd-」大家也都知道是指韓國。
非德語國家:美洲
北美洲地區(含紐澳)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美國 The USA | die US-Amerika = Vereinigte Staaten | DER US-Amerikaner DIE US-Amerikanerin | amerikanisch | Englisch |
加拿大 Canada | Kanada | DER Kanadier DIE Kanadierin | kanadisch | Englisch Französisch |
墨西哥 Mexico | Mexiko | DER Mexikaner DIE Mexikanerin | mexikanisch | Spanisch |
澳洲 Australia | Australien | DER Australier DIE Australierin | asutralisch | Englisch |
紐西蘭 New Zeeland | Neuseeland | DER Neuseeländer DIE Neuseeländerin | neuuseeländisch | Englisch |
美洲的地理劃分複雜,這邊主要列出北美國家國協(NAFTA)三國。除墨西國語言層面屬於拉丁美洲,其他兩國主要語言為英語,加拿大魁北克法語區則通行法語。
美國在德語可為「USA」、「US-Amerika」和「Vereinigte Staaten」:無論何者都應該為複數。不過如果用「Amerika」則可為單數,且「美國人」可去「US-」為「Amerikaner」:只是這個講法中南美洲的人不服。
中南美地區(選錄)[待補]
這邊僅選摘幾個國家: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巴西 Brazil | Brasilien | DER Brasilianer DIE Brasilianerin | brasilianisch | Protugiesisch |
非德語國家:中東(選錄)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土耳其 Turkey | die Türkei | DER Turk DIE Turkin | turkish | Turkish |
伊朗 Iran | der Iran | DER Iraner DIE Iranerin | iranisch | Persisch |
伊拉克 Irak | der Irak | DER Iraker DIE Irakerin | irakisch | Arabisch |
敘利亞 Syria | Syrien | DER Syrer DIE Syrerin | syrisch | Arabisch |
埃及 Egypt | Ägypten | DER Ägypter DIE Ägypterin | ägyptisch | Arabisch |
突尼西亞 Tunesia | Tunesien | DER Tunesier DIE Tunesierin | tunesisch | Arabisch |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 Algerien | DER Algerier DIE Algerierin | algerisch | Arabisch |
摩洛哥 Morokko | Marokko | DER Marokkaner DIE Marokkanerin | marokkanisch | Arabisch |
英語通常使用「中東」概括北非以外的阿拉伯國家,不過德語中則習慣用「近東 DER Nahost」。因為2023年以巴衝突再燃,這個字應該很常看到。嚴格而言「近東」含括土耳其、黎凡特(Levante、約地中海東岸)、埃及和兩河流域,而完整含括我們想像的「中東」,則在德語為「中近東 Nah- und Mittelost」。若要用形容詞概括,則可以用「阿拉伯的 arabisch」或「東方的 orientalisch」:後者很常在中東料理店看到。阿拉伯人則為「Araber/in」。
在德國亞非國家出身通常就直接用「亞洲」和「非洲」泛稱,除非對方有自我介紹。原則土耳其因為西德缺工因素,以及敘利亞和伊朗因為難民問題,比較容易在德國見到。通常德國的烤肉店都是由土耳其人和敘利亞人掌握。
注意:「伊拉克 Irak」跟「伊朗 Iran」都加陽姓冠詞,「土耳其 Türkei」則加陰性冠詞。
非德語國家:亞非(選錄)[待補]
非德語國家 | 國家 Land | 居民 Einwohner | 國籍 Nationalität | 語言 Sprachen |
---|---|---|---|---|
印度 India | Indien | DER Inder DIE Inderin | indisch | Indisch Englisch |
印尼 Indonesia | Indonesien | DER Indonesier DER Indonesierin | indonesisch | Indonesisch |
泰國 Thailand | Thailand | DER Thailänder DIE Thailänderin | thailändisch | Thai |
這邊國家最不規則的應該是泰國:其形容詞連同居民要連同「land」進行變化,但是語言則只有「Thai」。
💡 補充:雖然「Sprache」為陰性,但是德語的語言皆為中性字。
德語國家與國民造字法則
德語中國家字尾
德語中國家常見的字尾有「-land」、「-reich」或「-en/-ien」:
- 字尾「-land」:德國(Deutshland)、俄國(Russland)、芬蘭(Finnland)、愛沙尼亞(Estland)
- 字尾「-reich」:法國(Frankreich)、奧地利(Österreich)
- 字尾「-ien」:義大利(Italien)、巴西(Brasilien)、馬來西亞(Malaysien)
- 字尾「-en」:波蘭(Polen)、立陶宛(Litauen)
- 字尾「-ei」:土耳其(die Türkei)、蒙古(die Mongolei)
- 字尾「-stan」:哈薩克斯坦(Kasachstan)、巴基斯坦(Pakistan)
- 無特殊字尾:日本(Japan)、臺灣(Taiwan)
這些國家結尾通常是源自歷史發展巧合,或者因地制宜的特性(例如「-stan」常見於伊斯蘭國家)。
舉例而言「-land」這個字尾最早只是用於形容「某塊地方」:例如「萊茵蘭 Rheinland」就只是對應「萊茵河流域」,「德國 Deutschland」、「俄羅斯 Russland」或「芬蘭 Finnland」則是對應「德意志人」、「羅斯人」或「芬人」居住的土地,愛沙尼亞則在德語則是指「東邊的土地」。至於後來是否成為國家,那是國際政治運作的結果。
比較特別的是「法國 Frankreich」和「奧地利 Österreich」:「-reich」字尾的國家就這兩個,可能是源自於中世紀羅馬帝國傳統繼承的結果。
至於來自拉丁語的國名,則較多使用「-ien」或「-en」這個字尾:例如「馬來西亞 Malaysien」就是來自英語,通常甚至直接以英語「Malaysia」表達(不過「巴西 Brasilien」就固定這個用法)。
亞洲國家則因為語言系統問題,通常都不會有特殊字尾。不過「蒙古 Mongolei」和「土耳其 Türkei」採用「-ei」字尾,且都加陰性冠詞。
💡 補充:德語中的形容詞尾,通常都是「-isch」結尾,原則除德國為「deutsch」和瑞士為「schweizerisch」並無例外。
德語中人群字尾
各位學英語時可能聽過:英語對高等人群用「-ian」字根,低等人群則用「-ese」字根(例如亞洲人種)。這跟「history」是「男性的歷史」相同,都是政治煽動附會的結果,並無語言學根據。德語中關於人群的稱呼,常常也是歷史發展偶然的結果。
當中常見的字尾有:
- 字尾「-er/-erin」:奧地利人(DER Österreicher/ DIE Österreicherin)、日本人(DER Japaner/ DIE Japanerin)
- 字尾「-e/-in」:法國人(DER Franzose/ DIE Französin)、俄國人(DER Russe/ DIE Russin)、中國人(DER Chinese/ DIE Chinesin)
- 字尾「-ier/-ierin」:西班牙人(DER Spanier/ DIE Spanierin)、突尼西亞人(DER Tunesier/ DE Tunesierin)
- 字尾「-/-in」:匈牙利人(DER Ungar/ DIE Ungarin)
- 不存在名詞:德國人(DER Deutsche/ DIE Deutsche)
德語中多數的人群,都是以地名結合「-er」為主,女性則再加「-in」變成「-erin」。這個部分除很多歐洲國家都符合這個規則,例如跟拉丁語沒有關係的國家人群,也使用這個規則:所以「臺灣人」在德語就是「DER Taiwaner/ DIE Taiwanerin」。
不過,例如「烏克蘭 DIE Ukraine」本身語尾就有「-e」,因此在追加人群語尾時,就不用再重覆,而為「DER Ukrainer/ DIE Ukrainerin」。
有些國家則是追加「-e/-in」。這些國家有「法國 Frankreich」、「波蘭 Polen」、「俄國 Russland」和「中國 China」等。直接從國名看可能看不出所以然,這個規則應如下推導:
- 先找出各國的形容詞:舉例中分別為「französisch」、「polnisch」、「russisch」和「chinesisch」
- 將形容詞尾「-isch」拿走:「französ-」、「pol-」、「russ-」和「chines-」(波蘭的「-n-」也拿走)
- 將去掉形容詞尾的部分結合「-e」即為男性:「Franzose」、「Pole」、「Russe」和「Chinese」(注意「法國人」的發音)
- 將去掉形容詞尾的部分結合「-in」即為女性:「Französin」、「Polin」、「Russin」和「Chinesin」
有兩個比較麻煩的造字法則:
- 匈牙利人:形容詞「ugarisch」去掉「-isch」後,男性無追加字尾,女性只加「-in」
- 西班牙人:男女的詞尾皆以「-i-」修飾,可能跟發音有關。同理有突尼西亞人
上述這些人群,其單字都是名詞。只有德國是例外:「德國人」並不存在名詞,只能用形容詞的名詞化表示(屬於德語B1文法)。
德語中國家冠詞
德語中部分國家會加上冠詞。有些原因不容易確認,但是例如複數則多來自於國體因素。
須加陰性冠詞者
- 少數特例:瑞士 Schweiz、烏克蘭 Ukraine
- 所有「-ei」結尾國家:斯洛伐克 Slowakei、土耳其 Türkei、蒙古 Mongolei、滿州國 Mandchurei
- 以「Republik」結尾的正式國名:西德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 BRD、東德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 = DDR
補充:「聯邦德國」才是目前德國的正式國名,因此法律層面「西德」並沒有因為冷戰結束滅亡,而是接收舊東德領土並遷都柏林
須加陽性冠詞者
- 部分中東國家:伊朗 Iran、伊拉克 Irak、黎巴嫩 Libanon、葉門 Jemen
- 部分非洲國家:尼日 Niger、蘇丹 Sudan、查德 Tschad、剛果 Kongo
- 其他特例:梵諦岡 Vatikan
歐洲國家只有梵諦岡是陽性,其他陽性國家都位於中東或非洲。不過「梵諦岡城 Vatikanstadt」是陰性字,要是「梵諦岡城國 Staat der Vatikanstadt」才會是陽性字:這兩個字的詞性,都是根據其名詞而來。
須加複數冠詞者
- 聯合國家政體:尼德蘭 Niederlande、美國 USA、阿聯酋 VAE
- 群島國(Inselgruppe):菲律賓 Philippinen、馬爾地夫 Malediven、巴哈馬 Bahamas
這個部分則只有兩種情況:聯合國家或群島國。不過,並非所有聯合國家都須加複數冠詞。原則這邊只有尼德蘭(最早成立合省國的地區,不含海外屬地)是用複數,其他得從正式國名來分析是否用複數:
- 阿聯酋 VAE:die Vereinigten Arabischen Emirate (VAE)=要複數
- 美國 USA:die Vereinigten Staaten von Amerika=要複數
- 聯合王國:das vereinigte Königreich=單數中性冠詞
- 尼德蘭王國:das Königreich der Niederlande=單數中性冠詞
這邊英國(聯合王國)和尼德蘭王國都是根據「Königreich」為中性,只有美國和阿聯酋才採用複數。如果是採用複數呈現的國家,其動詞也應該按照複數第三人稱變位。另外,例如使用「Amerika」或「Holland」代指美國和尼德蘭時,並不用任何冠詞,動詞變位也依照第三人稱單數的規則。
須加中性冠詞者
- 地域集合:荷比盧三國 Benelux、波羅的海三國 Batikum
- 科索沃 Kosovo(參考:『DW』「Ortsnamen mit Artikel」、點我)
實際而言,所有的國家都根據「DAS Land」這個字,應該要為中性。只是伴隨時間,這個冠詞原則都省略,只有些比較特立獨行不採中性冠詞的國家,仍然會保留冠詞。通常會出現冠詞的情況,只用採用正式國名時,才可能按照國家的詞性,採用不同冠詞。
現代德語保留中性冠詞的情況,只有「荷比盧三國 Benelux」和「波羅的海三國 Batikum」這兩個地域集合,以及「科索沃 Kosovo」這個例外。「Benelux」源自三國的字首各取1個音節。
國體冠詞歸納整理
最後稍微補充國體的冠詞:
- 陽性冠詞:主權國家 Staat、城邦 Stadtstaat、邦聯 Staatenbund
- 中性冠詞:帝國 Kaiserreich、王國 Königreich、酋長國 Emirat、國家 Land、大英國協 Commonwealth
- 陰性冠詞:聯盟 Union、國協 Gemeinschaft、邦聯 Konföderation、聯邦 Föderation、聯邦共和國 Bundesrepublik、共和國 Republik
前面提過:德語中國家都源自於「DAS Land」假定為中性。不過國家名稱則要按照正式國名的國體判斷。
陽性的國體相關單字,就只有「Staat」和「Bund」結尾的單字。原則而言「Land」對應英語「Country」,而「Staat」則對應英語「State」:前者指有效運作的國家,後者則專指主權國家。例如國際社會多認定臺灣屬於「Land」但是並非「Staat」。
至於「Reich」和「Emirat」只有少數國家會用。目前並沒有國家自稱「帝國 Kaiserreich」(只有日本天皇保留「Kaiser」頭銜並受他國承認),而保留王室的國家,則會使用「王國 Königreich」。至於「酋長國 Emirat」主要在伊斯蘭文化地區使用,首長為「Emir」。
最多的國體相關單字採用陰性冠詞,這邊就不再贅述。不過邦聯在德語有兩個單字「Staatenbund」和「Konföderation」:這兩個字主要差別在語言,意思基本相同,例如「萊茵邦聯 Rheinbund」。
關於冠詞如果需要進一步參考資料,筆者這裡選幾篇文章: